生平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拔貢,咸豐九年(1859年)舉人,同治七年(1868年)戊辰科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同治十年(1871年),散館考試,列三等,出京擔任知縣。后捐補道員。同治十二年(1873年)任江蘇督署營務處。出京為江寧特用道節(jié)制督標,加按察使司銜。晚年定居江寧棉鞋營。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卒。
馮煦評價其作品:“詩質而不野,麗而不纖,出入于眉山、劍南間,而能自攄!敝小鹅o觀堂遺集》二卷。妻王夢蘭著有《三十六鴛鴦舫存稿》,今不存。有子趙曾重、趙曾裕。趙曾裕是趙樸初的祖父。
同治七年1868年戊辰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賜進士及第共3名
洪鈞-黃自元-王文在
第二甲賜進士出身共127名
許有麟-吳寶恕-王壽國-錫珍-吳大澂-寶廷-孫慧基-周崇傅-張登瀛-鄭嵩齡
吳華年-胡喬年-譚承祖-陳啟泰-閻乃兟-陳壽昌-焦肇駿-鮑存曉-林祖述-劉廷枚
邵曰濂-劉常德-周璜-孿肇錫-陳寶琛-沈受謙-何如璋-趙繼元-梁仲衡-李郁華
熊汝梅-杜瑞麟-周騏-張人駿-魯琪光-顧樹屏-苑棻池-施廷弼-魯宗周-丁云翰
楊廷傳-劉海鰲-慕榮干-秦鐘簡-高紀-何萊福-陶模-隋聿修-關朝宗-黃湘
李瑞裕-沈善登-潘衍桐-胡泰福-馨德-鳴泰-孫欽晃-林懋祉-許景澄-蔡以瑺
徐祥麟-邵積誠-張清元-鄭訓承-葉大焯-張喬芳-戚人銑-李振南-陸芝祥-吳士愷
張惟俊-周芳杏-蒲預麟-汪彤程-黃翊-李培元-王瑞星-劉治平-袁誠格-凌忠鎮(zhèn)
高萬鵬-戴恒-徐鼎琛-徐兆瀾-余鑒-徐文泂-張賡飏-姚協(xié)贊-魏弼文-楊鼎來
廣照-許振祥-張元普-胡功祁-陳欽銘-劉至喜-王鵬運-陸嗣齡-劉春霖-方瑞麟
馮芳緝-程澤霈-沈镕經(jīng)-徐家鼎-余烈-張文璇-徐會灃-張丕績-方汝紹-洪良品
劉鑒-宗丙壽-嚴必大-歐陽銜-賀爾昌-陳達-姜球-張士煐-凌心垣-孫永治
文琦-林生澤-曹燮湘-沈詠彤-楊春富-皇甫治-程志和
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共140名
鄭賢坊-汪文樞-祝世功-孫汝明-蘇汝恒-葉蔭昉-鄢鳴雍-王裕嶸-喬駿-陳以咸
李應鴻-吳應揚-謝鴻誥-張朝漟-朱世簠-路青云-劉履安-丁維-王懋修-張志賢
崔國榜-鞠捷昌-藍瑾章-楊際春-魏乃勷-楊誠一-蘇大治-王國均-孫儒卿-趙時熙
陳惺馴-鄭揚芳-鄧佐槐-陽肇先-黃元文-殷謙-李昶-嵩申-胡廷瑔-汪鑒
林之升-章淡如-陳作霖-薛振鈺-聯(lián)元-蘇冕-陳兆翰-吉紳-滕希甫-王必名
陳翔墀-特秀-陳受梁-鐘廷瑞-張鑒堂-徐德裕-溫黻廷-孫承烈-徐作梅-劉昌岳
尹果-岑傅霖-孟繼震-夏玉瑚-鄧明-馮錫綸-宗室恩景-嚴蔚文-林步瀛-李宗鄴
慕芝田-張佩訓-趙從佐-徐鳴皋-吳聯(lián)奎-慶振甲-陳??-文榮-黃兆槐-蕭振漢
黎淞慶-高蔚光-邱璜-趙汝臣-袁思干-朱成棠-易學清-梁琛-于萬川-熊鳳儀
辛孚德-郭乃心-吳紹正-田逢年-嚴兆麒-華懋欽-趙國藺-王慶霖-黃燦章-彭潤章
郭椿-鄧煐-黃維翰-張之堂-蔣繼芳-陳瑜-蕭宗瑀-湯銘新-延譽-汪以誠
扎拉芬-林灼三-丁翥-江琛-金兆基-王煦-李凌霄-楊士芳-易鑒章-術其黌
孫炳煜-馮佐熙-黃長森-彭輝升-馮慶長-譚培堃-王金鼎-劉承矩-華煜-羅德綍
楊桂芳-朱乃恭-龔鎮(zhèn)湘-王逢年-徐煥奎-周譓枝-馬應午-夏肇庸-曾福善-韓樹猷
祖父趙文楷
趙文楷(1761年-1808年),字介山,號逸書。安徽太湖景寧鄉(xiāng)人。祖父趙象賢,曾官漢州錄事,安頓流民無數(shù)。文楷生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嘉慶元年(1796年)嘉慶帝登基特開恩科兼正科狀元[1]。嘉慶五年(1800年)與編修李鼎元出使琉球,賜御書海表恭藩額[2]。后官山西雁平道,嘉慶十三年(1808年)卒于任上。今存別集《石柏山房詩存》九卷,有咸豐七年(1857年)刻本,藏北京國家圖書館。
有子趙畇、孫趙繼元、玄孫趙曾重,一連四代皆中進士并入翰林。當代著名學者趙樸初是其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