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跡
明末河南遭受特大旱災(zāi),五谷不收,農(nóng)民為了謀生,扶老攜幼,出外逃荒要飯。
崇禎十一年(1638年),登封縣衙役到磨溝逼糧要款,態(tài)度十分兇悍。李際遇為義憤所激,打了衙役,率眾進(jìn)城請免糧稅,知縣鄢廷誨不但未免糧稅,反而以“毆打役吏,率眾鬧堂”的罪名,將李際遇帶上枷鎖,拴在衙門前石獅子腿上“示眾”。當(dāng)?shù)厝罕娨运妥癁槊o他一塊大石頭。夜幕降臨,李際遇在群眾的幫助下,將石獅子腿砸斷,逃回家中。扯下紅布被面,跑上尖山,樹起義旗,招兵聚將,舉行起義。一日之內(nèi),前來入伍的不下數(shù)百人,很快隊伍發(fā)展到四、五萬人,經(jīng);顒釉诘欠、臨汝、密縣、鞏縣一帶,對地方上的貪官污吏、土豪劣紳給予沉重打擊。
崇禎十五年(1642年)八月,攻開登封城,殺了貪官鄢廷誨、典史王大壁,西去。
崇禎十六年(1643年)閏十一月,李際遇接受了朝廷的委派,任河南總兵,鎮(zhèn)守洛陽,抗擊清兵。
崇禎十七年(1644年)清軍差人招撫,李際遇“即將所據(jù)一府、二州、十二縣、大小山寨千余,兵二十七萬赍書來降!
文獻(xiàn)記載
寄園寄所寄
李際遇的出身,在《寄園寄所寄》“河南諸寨”條中記載最為詳細(xì):李際遇,登封人,幼讀書,曾應(yīng)童子試不就,去而畊,遇礦徒用飲食相交結(jié),有陳金斗者,為其軍師。金斗自謂受天書,能占侯望氣,乘旱荒以蠱惑倡亂,官軍擒金斗并際遇妻子殺之。惟際遇中傷乘馬得脫。時禹州有任辰者,有眾二萬人,尋為官軍所殺。際遇復(fù)其眾,與于大忠、申靖邦、周如立、姬之英等,各結(jié)土寨。李踞登封之上寨,于踞高之屏風(fēng)寨,放火殺人,并鄰寨以自益。于大忠破宜陽、新安二城,永寧、大宋各寨,極兇慘,而際遇羌有善意,人歸之!都膱@寄所寄》記載:“李際遇之在玉寨,亦以不早降官軍,執(zhí)至京師死!薄
明史
李際遇起義的時間,據(jù)《明史》所記在崇禎十三年:“十三年,登封土寇李際遇因歲饑倡亂,旬日間眾數(shù)萬!
登封縣志
“崇禎十三年大旱,蝗為災(zāi),斗米價至二兩,餓孚盈野,父子相食。” 但《明史·楊嗣昌傳》在“(崇禎)十二年”之下,卻亦記載著:“當(dāng)是時……關(guān)河大旱,人相食,土寇蜂起。陜西竇開遠(yuǎn)、河南李際遇為之魁。饑民從之,所在告警。”
“十七年癸未七月,土賊李際遇、申靖邦率眾攻城二十晝夜未下。八月初八,逆闖李自成陷城去,李際遇賊遂盤居城內(nèi),土民星散。李自成殺申靖邦于金店寨。” 崇禎十七年七月,當(dāng)時李自成軍已經(jīng)歷了攻陷北京、滅亡明王朝、又?jǐn)∮谏胶jP(guān)之役等一系列重大事變,正向陜西一帶撤退,殺李際遇的同伙申靖邦,當(dāng)是因爭奪勢力而起,但李自成不久就放棄河南向西。這一年春,另外兩股割據(jù)勢力劉洪起與沈萬登自相殘殺,沈萬登被夷滅,劉洪起受李自成部將袁宗第之逼棄地投奔左良玉,這一片中州之土,遂讓李際遇稱尊。李自成退向陜西,接踵而來的清軍,就成為李際遇主要打交道的對象。
流寇志
李際遇正式受明朝廷招撫在崇禎十六年四月,《流寇志》記載:“帝遺兵部職方司主事王某,聯(lián)絡(luò)土寨,恢復(fù)中原。宣旨招降李際遇,際遇迎詔使入山寨! 然而到了同年八月,明朝廷任命陜西總督孫傳庭為七省督師,率師出關(guān)剿“賊”。起初,官兵方面取得了一些勝利,在這種情況下,李際遇卻與李自成軍潛通消息,告之官軍饑疲:“時官軍乘勝深入,乏食。降將李際遇通賊,自成精騎大至! 造成了明軍“死亡四萬余人”的慘敗,明朝耗盡了它最后一點能夠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軍的武力,從此走上了滅亡之路。
李際遇向李自成軍通報明軍消息的舉動,已經(jīng)很難說是心向農(nóng)民起義軍,更多的是一種觀望風(fēng)色的投機行為。
清實錄
載他死于順治四年,以“坐與賊黨王道士通謀”之罪,并兄弟及子俱伏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