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黃統(tǒng),幼讀私塾,1909年在保定加入孫中山創(chuàng)立的“同盟會”,并與錢鼎、張鈁、孫岳、何敘甫、黃實等人創(chuàng)立“陸軍同袍社”。1912年任陜西軍政府書記官。1913年往日本學習政法,1917年回國著《開國政略》一書,1921年被陜西省督軍馮玉祥聘為顧問,后任陜西省通俗講習所所長。1923年任北洋政府交通部育才科科長。1926年赴東歐7國考察,推崇蘇聯(lián)工家掌權。1927年后任國民黨河南省政府秘書、陜西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長、西安市政建設委員會委員、西安中山大學校長、國民黨陜西省黨部常委等職。任教育廳長及城市建設委員期間,對綏德、榆林、南鄭、米脂、寶雞、安康、延安等中學,安康鳳翔師范,安康職業(yè)學校的設立、擴建、完善多有貢獻。將西安私立成德中學改為省立中山中學。又將一片積水洼地籌劃開辟成本安蓮湖公園,并手植花木,將原撫署之南院開設文化院,設教育、實業(yè)、科學、美術、歷史、地理、體育各陳列館!9·18”事件后,發(fā)表《匡時九要》。
中原大戰(zhàn)馮玉祥失敗下野,黃統(tǒng)也從此回鄉(xiāng)閑居。
“七·七”事變后,向宋哲元、馮玉祥呈《徹底抗戰(zhàn)策》,并去重慶歌樂山租地建“服務草堂”,從事慰問出征將士家屬、宣傳防空、傳習戰(zhàn)地救護知識和救濟難民工作。1942年任國民政府陜西省臨時參議會參議員。
1947年被選為國民黨中央立法委員。
1947年秋,中共陜西省工委派共產黨員、黃統(tǒng)的侄子黃正甫回白河家鄉(xiāng),做黃統(tǒng)的統(tǒng)戰(zhàn)工作。黃統(tǒng)開始接近共產黨。1949年在立法院提出停止征兵等提案,反對蔣介石提陳立夫任立法院副院長。同年夏至桂林宣傳和平主張,是年秋,經廣州到香港并聯(lián)合黃紹竑為首的55名立法委員發(fā)表主張和平的通電,遂被國民黨開除黨籍,取消立法委員資格。新中國成立后回到北京,人中國人民大學學習。1951年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參事,1952年10月在南京病逝。
發(fā)展文教
1927年至1930年,黃統(tǒng)任國民黨陜西省政府委員、省教育廳廳長,兼西安中山大學校長。時值北伐戰(zhàn)爭,加上民國十七、十八兩年大旱,陜西財政拮據,教育經費十分困難。當時,西安只有一所大學、一所中學、一所職業(yè)學校、一所師范學校、一所女子師范學校。陜北、陜南唯一的省立學校綏德師范和南鄭師范均已停辦。黃統(tǒng)上任后,與省政府據理力爭,排除各種阻力,恢復了這兩所學校,并在榆林、南鄭分別增設高中、女師各一所,在延安、米脂、寶雞各增設中學一所,在安康增設中學(今安康中學)、師范(今安康師范學校)、職業(yè)學校各一所,在鳳翔增設師范學校一所,并資助榆林、南鄭設立職業(yè)學校,將西安私立成德中學改為省立中山中學。此外,他還充實了西安、三原、大荔舊有各校,為保護和發(fā)展陜西教育事業(yè)做出了寶貴貢獻。
在文化事業(yè)方面,他一手營造了“蓮湖公園”,參與了“革命公園”的建設,又在原撫署之南院門開設文化院,設教育、實業(yè)、科學、美術、歷史、地理、圖書等館,將隙地辟為民眾公園,在鐘樓設天文館,文廟設圖書館,武廟設體育館,鼓樓設革命紀念館,為陜西及西北文化事業(yè)開辟了一個新紀元,這在當時都是破天荒的事業(yè)。
相關作品
1945年1月出版自傳體長詩《感舊吟》、1949年9月出版《貢獻革命的重大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