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信息
巴桐,本名鄭梓敬,生于1947年5月23日,福建福州市人,1977年畢業(yè)于福建三明學院中文系。1979年秋移居香港。曾任記者、編輯,后來經(jīng)商。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香島散記》、《情緣醉語》,長篇小說《蜜香樹》、《日落香江》,短篇小說集《佳人有約》、《女人的一半是……》,隨筆集《征戰(zhàn)商場》、傳記《香港富豪奇人奇事》及電影劇本《東瀛游俠》等。作品被選入海內(nèi)外多種選本,小說、散文均有獲獎作品,報告文學《中國大團圓前奏曲》曾獲“中國潮”征文二等獎。現(xiàn)為香港文學促進會常務(wù)副會長,香港作家聯(lián)會理事,香港《文學報》副總編輯。
2020年11月,擔任中國十大女詩人評選活組委會評委。
專家評論
值得稱許的,正是它注意文字功夫,注意文學性。行文雖然質(zhì)樸,但質(zhì)
樸中又不乏文采,不乏精思的警句,不乏情愫飽滿的筆墨……筆筆寫來,富
于藝術(shù)張力。
——著名評論家 張 炯
巴桐的散文,采用了多種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或以濃墨重彩強化意象,揭示
生活本質(zhì),予人以啟迪;或先營造富麗典雅的環(huán)境氣氛,然后引出人與物,
對照之下,使后者顯得特別鮮明、強烈,給人以深刻的印象;或采用比喻聯(lián)
想,加強人物的形象和作品內(nèi)涵的伸延性,耐人尋味。
——潘亞暾、汪義生著《香港文學史》
巴桐的散文好評如潮,好就好在感情真,題材好,內(nèi)容豐,文字美,手
法新,是以飲譽海內(nèi)外。
——潘亞暾、汪義生著《香港文學史》
文字古樸,情思老辣。
——著名作家古華《怪才巴桐》
巴桐這種曲折的經(jīng)歷和矛盾的性格,已經(jīng)和正在滲入于他的作品之中,
形成了他獨特的沉郁渾厚的藝術(shù)風格。
——著名作家古華《怪才巴桐》
我所讀到的他的《醉語》、《天橋旋律》、《夜曲》等散文詩作品,顯
然是他在香港回歸以前(或云是他縉?所作的作品,這些作品表達了在當年
香港社會里,一位從內(nèi)地前來定居的知識分子內(nèi)心的寂寞感,又表達了作為
敢于抗爭和拼搏的詩人的壯志和豪放之情!肮P為劍,劍似筆,用昆侖的鐵
錘鍛刃,用天山的雪水淬火。劍筆合一,方成就你的劍膽琴心……”(《醉
語》)其自豪和抱負于此可見?磥戆屯┲,是香港散文詩界藝術(shù)個性和
個人性格表現(xiàn)得頗見明晰的作家之一。
——著名作家 郭 風
文筆老到,文采斐然。
——著名評論家、詩人劉登翰。私人信函
巴桐作品的語言,不論是敘述語言還是人物語言,都具有簡短、明快、
流暢、形象、富表現(xiàn)力的特色。
——華南師范大學教授 周文彬
我從這里(巴桐散文)讀到的是淚,是血,是心靈顫動的轟響。他無法讓
人平靜,像一顆釘子楔人木板,讓你痛徹心肺,痛入骨髓。他的那種大喜大
悲磨礪了他的大智大愚。他的文章散射著一種穿透虛偽的力量,抒發(fā)真性情
,表達真感受,文如其人,一點也不造作。
——詩人曉籟《寄語巴桐》
我以為巴桐的詼諧是一種機智的表達,是對沉重事物的悖向反映。他把
五味俱全的生活之果嚼爛、品味、消化之后,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
因此,他的詼諧就與輕佻絕了緣,就多了一重使命感和厚重感,就會讓你在
痛苦中微笑,在笑容后面辛酸,就有了不絕的回味。這一切,都不能不說是
源于他對生活的真切感受,源于他將心靈融人世界的真實內(nèi)質(zhì)的結(jié)果。
——詩人曉籟《寄語巴桐》
他對文學的真誠,奠定了他對自己藝術(shù)水準的追求和把握;他對生命的
真誠,決定了他必然痛苦而愉快地生活。掩卷沉思,巴桐的音容笑貌不斷地
在腦海中涌現(xiàn),而他的風骨卻從書頁里聳立起來。
——詩人曉籟《寄語巴桐》
巴桐的散文,其中既有香港都市生活中的隨感,也有對自己所見香港社
會世態(tài)的素描,還有同在香港奮爭的文友的剪影及鄉(xiāng)情鄉(xiāng)思的抒發(fā),都內(nèi)蘊
著淡淡的人生感喟,既有明快活潑之處,也有悲感傷情之作。
——劉登翰主編《香港文學史》
巴桐散文語言技巧明快老練,精警而富有哲理,有雄渾的詩韻。
——香港著名詩人 張詩劍
巴桐先生之散文,多來自生活的知性層面,沒有一般散文的陰柔媚秀,
剛健中透著人間煙火與汗水,是以耐讀。
——香港著名散文家 施友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