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可也余志,唐 流鬼國(在今 堪察加半島)貢使,大首領(lǐng)孟蜯之子,貞觀十三年(639),奉命前往唐朝進(jìn)貢,翌年三月,抵達(dá)長安。唐太宗親自接見,授騎都尉,放還本部。此行正式確立了流鬼國對唐廷的貢屬地位。
古籍記載
《新唐書.東夷傳》:流鬼國,去京師一萬五千里。直黑水靺鞨東北。少海之北。三面阻海。多沮澤。有魚鹽之利。地氣早寒。每堅(jiān)冰之后。以木廣六寸。長七尺。施系于其上。以踐層冰。逐其奔獸。俗多狗。以其皮毛為裘褐。勝兵萬人。南與莫曳靺鞨鄰接。未嘗通聘中國。 貞觀十四年。其王更三譯而來朝貢。授騎都尉。
《資治通鑒》第一百九十五卷:太宗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中之上貞觀十四年(庚子,西元六四零年)......辛丑,流鬼國遣使入貢。去京師萬五千里,濱于北海,南鄰 靺鞨,未嘗通中國,重三譯而來。上以其使者佘志為騎都尉。
《通典·北狄·流鬼》:流鬼在北海之北,北至夜叉國,余三面皆抵大海,南去莫設(shè)靺鞨船行十五日。無城郭,依海島散居,掘地深數(shù)尺,兩邊斜豎木,構(gòu)為屋。人皆皮服,又狗毛雜麻為布而衣之,婦人冬衣豕鹿皮,夏衣魚皮,制與獠同。多沮澤,有鹽魚之利。地氣冱寒,早霜雪,每堅(jiān)冰之后,以木廣六寸,長七尺,施系其上,以踐層冰,逐及奔獸。俗多狗。勝兵萬余人。無相敬之禮、官僚之法。不識四時(shí)節(jié)序。有他盜入境,乃相呼召。弓長四尺余,箭與中國同,以骨石為鏃。樂有歌舞。死解封樹,哭之三年,無余服制。靺鞨有乘海至其國貨易,陳國家之盛業(yè),于是 其君長孟蚌遣其子可也余志 ,以唐貞觀十四年,三譯而來朝貢。初至靺鞨,不解乘馬,上即顛墜。其長老人傳,言其國北一月行有夜叉人,皆豕牙翹出,噉人。莫有涉其界,未嘗通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