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shù)特色
清初的畫家中,以“四王”為代表的正統(tǒng)畫派,籠罩朝野,臨摹古畫成風,聲勢之大,乃至“家家大癡,人人一峰”。一時雖有“小四王”、“后四王”等出現(xiàn),但全然是千人一面,徒有衣冠而乏其神采。以致將這些秉承“四王”家傳的后學們譏為正統(tǒng)派的末流,是形式主義的代表,是封建末世文人士大夫繪畫的衰落征兆。但情況并不全都如此。師承正統(tǒng)嫡嗣、入仕清廷、主持編輯《佩文齋書畫譜》、主持繪制《萬壽盛典圖》、官至戶部左侍郎、翰林院掌院學士——師法王原祁的黃鼎,就是個例外。
黃鼎向王原祁學習元人畫法,尤其對黃公望研習較深。在打下良好的繪畫基礎(chǔ)之后,轉(zhuǎn)師王石谷,廣臨宋元,將南北宗各家匯集、變化,并且走出大門,面向自然,加強豐富傳統(tǒng)的素養(yǎng)。人們說他:“生平好游覽,杖履所到,凡詭奇殊異之狀,一一寄之于畫”!巴趿毧幢M古今名畫,下筆有成法,黃鼎看盡九州山水,下筆有生機。其實黃鼎在游歷名山大川的同時不僅只是搜集寫生,而且開闊胸襟,增長見識,以至交結(jié)朋友,切磋技藝。當時他曾客吏部尚書宋漢的府第。宋工詩文與王士禎齊名,精鑒賞富收藏,畫家名流之跡,“悉羅致于家”,擅水墨蘭竹,并“極超妙”。在他這里,黃鼎于許多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當時被乾隆稱為“老名士”的沈德潛曾說:當代以畫出名的有五個人,他們是惲壽平、吳歷、王原祁、王翚和黃鼎。王原祁有官職,出名容易。而其他人就比較難。但惲壽平、吳歷和王翚都得到官方的推介和宣揚,比黃鼎又容易一些,最難的則是黃鼎了。言外之意黃鼎的名聲,全憑他的畫藝之高,并“非是藉秋風”的。沈德潛將他與二王吳、惲并論,其名不謂不重。
代表畫作
醉儒圖
立軸,絹本,設(shè)色,縱115.5厘米,橫57厘米。廣東省博物館藏。此圖松柏參天,虬曲茂郁。濃蔭下,湍流邊,上身裸露的男子,醉倒于獸皮上酣睡,旁置兩個酒壇,一函古書,將風流倜儻的歸隱文人,活靈活現(xiàn)刻劃出不羈的性格,體現(xiàn)了黃鼎的功力。自題“勾龍爽醉儒圖,虞山黃鼎臨!惫待埶置潺埶拇ㄈ,宋代宮廷畫家,擅長人物,據(jù)說他畫人物“其狀質(zhì)野,有返樸之意!苯裼^黃鼎臨本,不啻把勾氏的風格保留下來。
山水圖
紙本水墨,縱119.5厘米,橫40.5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此圖貴有古意,筆墨蒼古有勁,有麓臺神趣,構(gòu)圖也頗為清朗竣逸,畫面上參天的樹棲與坡石構(gòu)成人物的環(huán)境,顯得雄偉,幽深,是隱居者的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