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人物簡介:張璉 (1471~1534),字汝器,明耀州官莊里人。壬戌進(jìn)士。累官御史、山西按察使、四川布政使、順天府尹、遼東巡撫,以戶部左侍郎致仕。卒后賜三品祭葬,祀鄉(xiāng)賢祠。
弘治二年(1489),十九歲的張璉參加了鄉(xiāng)試,中第五名經(jīng)魁;弘治十五年(1502)登進(jìn)士第,授行人(官名),選為御史,遷浙江副使、山西按察使、四川布政、順天府尹,巡撫遼東,后以戶部左侍郎致仕(辭官)。
人格魅力:璉為人剛介,鐵骨錚錚,不畏權(quán)貴,曾因拒絕劉瑾多次拉攏,引起劉瑾不滿,多方尋隙中傷。巡按湖廣時,劉瑾黨羽毛總兵橫行不法,璉依法處治,劉瑾大怒,準(zhǔn)備捕其入獄,適逢事敗而罷。
正德七年(1512),大學(xué)士梁儲之子橫行鄉(xiāng)里,欺壓百姓,地方官不敢過問,都御史王鼎也趨炎附勢,多方包庇,一時無人敢說梁家之事。璉仰天嘆道:“此尚可為御史邪!”立即上奏彈劾,終使梁子受到懲處,梁儲、王鼎也被罷官。
任山西按察使時,晉王府儀賓官某某,因殺人入獄,已經(jīng)定罪,適逢武宗游幸太原,儀賓親屬賄賂隨行佞臣江彬,向皇帝說情。江假傳皇帝旨意,要璉敕免儀賓死罪。璉抗聲斥道:“憲臣為天子守法者,今天顏咫尺,璉不奉詔旨,顧敢信公口邪?!”江彬無話可說,儀賓終于按律受到懲處。
為戶部侍郎時,宰相張孚敬以璉不送禮品,心懷不滿,適逢三原籍諫官雒昂彈劾孚敬,敬以為受璉主使,心中更加懷恨,第二天于朝堂見璉時,笑著作揖說:“張先生,張先生!”其它朝臣紛紛儀論,認(rèn)為宰相之言不懷好意。璉以不滿官場腐敗,遂請免官,致仕回鄉(xiāng)。于此,可見張璉錚錚鐵骨、凜凜正氣了!
璉一生清廉儉約,為官30年,仍如寒士。回鄉(xiāng)后常徒步閭巷,與鄉(xiāng)人相往來,待人以誠以禮,不分貧富貴賤。
主要成就:撰《耀州志》是張璉在巡撫遼東時,于嘉靖五年(1526)秋天因病回家休養(yǎng),這段時期內(nèi)完成的。當(dāng)時正著手輯篡《耀州志》的是他的同學(xué)左經(jīng),也因病中輟,在知州陳維的再三請托下,繼由張璉主持了《耀州志》的撰修工作。嘉靖六年開始,當(dāng)年脫稿,自為序,共計八志、二卷,流傳于世。這就是耀縣第一部地方志的創(chuàng)作緣起。后來喬世寧續(xù)修《耀州志》時,盛贊張璉的《耀州志》“敘載明備”,確實不是溢美之詞。
父鈞,平陽東昌推官。三子蒙啟,戶部員外郎。四子蒙訓(xùn),善詩文。
注:參考《耀州志》第39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