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情況
王育瑛,字季雄,1897年出生于湖南省慈利縣長潭。父王壽蓀,母湯氏,育有四子二女,將軍居季,故謂季雄。育瑛聰穎豪邁,為父母及胞叔王正雅所喜愛。1915年,王在漁浦高等小學小學堂讀書。王正雅就任澧州鎮(zhèn)守使后,王育瑛和長兄育質(zhì)就讀于澧縣中學,文章冠同輩,為王正雅所欣賞,曾說:“吾家有二千里駒矣”。
1918年,王育瑛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八期步科,與陳誠、王東原、周至柔等同學。1921年畢業(yè)后入川康陳遐齡部隊見習,繼入建國川軍熊克武部供職,三年由少尉排長、連長、參謀、營長升至上校梯團長,受賀龍節(jié)制。1924年,王育瑛隨賀龍入貴州銅仁,與刺殺其叔叔的李某相遇,王育瑛歷數(shù)其罪后將其殺死,然后自首,為廣州大元帥府所特赦。1924年8月,王育瑛隨賀龍來到湖南。9月9日占領沅陵,趕走澧州鎮(zhèn)守使唐榮陽。1925年1月7日,賀龍為訓練收編軍隊,設立新兵督練處,委第七梯團長王育瑛兼任。1月20日晚,谷青云、賀敦武、王育瑛等率部乘夜以武力解散收編之第六梯團,擊斃該團團長田鴻鈞。2月8日,賀龍出任建國川軍第一師師長,下轄6團,王育瑛任第三團團長。2月24日,賀龍部移駐津市。4月15日,湖南省長趙恒惕委賀龍為澧州鎮(zhèn)守使。7月24日,賀龍委王育瑛兼清鄉(xiāng)司令,清剿慈利石門的朱華生、王鳳軒股匪,王率營長賀桂如等分兵三路分進合擊,一舉將朱華生等匪部擊潰,當?shù)匕傩瞻簿訕窐I(yè)。
人物生平
1918年,王育瑛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八期步科,與陳誠、王東原、周至柔等同學。
1921年畢業(yè)后入川康陳遐齡部隊見習,繼入建國川軍熊克武部供職,三年由少尉排長、連長、參謀、營長升至上校梯團長,受賀龍節(jié)制。
1924年,王育瑛隨賀龍入貴州銅仁,與刺殺其叔叔的李某相遇,王育瑛歷數(shù)其罪后將其殺死,然后自首,為廣州大元帥府所特赦。
1924年8月,王育瑛隨賀龍來到湖南。9月9日占領沅陵,趕走澧州鎮(zhèn)守使唐榮陽。1925年1月7日,賀龍為訓練收編軍隊,設立新兵督練處,委第七梯團長王育瑛兼任。1月20日晚,谷青云、賀敦武、王育瑛等率部乘夜以武力解散收編之第六梯團,擊斃該團團長田鴻鈞。2月8日,賀龍出任建國川軍第一師師長,下轄6團,王育瑛任第三團團長。2月24日,賀龍部移駐津市。4月15日,湖南省長趙恒惕委賀龍為澧州鎮(zhèn)守使。7月24日,賀龍委王育瑛兼清鄉(xiāng)司令,清剿慈利石門的朱華生、王鳳軒股匪,王率營長賀桂如等分兵三路分進合擊,一舉將朱華生等匪部擊潰,當?shù)匕傩瞻簿訕窐I(yè)。10月,趙恒惕密謀消滅賀龍,派賀耀組、葉開鑫、劉興、李覺兵分四路圍攻澧州,賀龍率部轉(zhuǎn)戰(zhàn)龍山里耶一線,不久退回貴州。不久,王育瑛背叛賀龍,投奔何鍵,何鍵委王育瑛為慈庸桑清鄉(xiāng)司令。
1927年初,王辭職閑居津市。不久,王育瑛任國民革命軍第43軍第五師旅長。次年春王率部赴長沙,投靠魯滌平,但所部為魯所繳械遣散,王被任命為中央軍校第三分校上校戰(zhàn)術教官。
1929年春,何鍵任命王育瑛為國民革命軍第28軍上校作戰(zhàn)科長,王以機智膽識,為何鍵所賞識,旋改任團長。
1931年夏,王育瑛改任第六十二師第一八六旅旅長,率部進駐平江一帶,進行剿共。
1934年4月5日,陶廣部與獨立第三十二旅一個團在朱亭上向紅十七師渡袁水時堵?lián)簟?5日,陶廣王育瑛旅在安福里仁與紅十七師激戰(zhàn),官兵傷亡200多人。同年10月12日,陶廣部王育瑛旅指揮所部向永新以南津洞、牛田一帶紅軍警備游擊隊進剿,戰(zhàn)于黑山,紅軍遭重大損失。10月,王育瑛部駐汝城,企圖堵?lián)糸L征的紅軍。11月12日,王育瑛二旅向文明追擊紅軍,在嶺秀八里坳、鉤刀坳與紅八軍團第二十一師、紅九軍團二十二師激戰(zhàn),紅軍堅持至黃昏即向宜章撤退。
1935年4月18日,王育瑛任陸軍少將。10月23日,賀龍率紅二方面軍突圍長征,王育瑛率部防堵,與紅二、六軍團作戰(zhàn)多次。
1937年5月14日,王育瑛任湖南第二區(qū)行政督察專員兼常澧保安司令,督修慈利至石門的公路,委任張沈川為專署視察員和筑路委員會主任。張系中共地下黨員。王接受張的建議,在全區(qū)鄉(xiāng)保長以上人員中進行團結(jié)抗日,共赴國難的宣傳。
1937年底,王育瑛任湖南保安第二師師長。
1938年,該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十七軍第一九八師,王任師長,范致博任副師長,梁祗六任參謀長,凌苞任參謀處長,韓亮宇任第五七一旅旅長,曾紹文任第五七二旅旅長,陶鑄、李達材、李秉坤、覃子斌分任團長,唐芳儒(軍校四期)、湯子純(軍校五期)分任輜重、工兵營長。率部開赴黃安,參加武漢保衛(wèi)戰(zhàn)。在鄂東掩護國軍主力撤退。當防守田家鎮(zhèn)、麻城一線時,抵抗日軍七晝夜。因全師傷亡慘重,損失過半,撤至沙市整補。后移防石門、慈利,負常德津澧治安之責。清剿土匪,收繳匪槍3000多支,捕殺匪首20余名。
1939年2月,第一九八師改歸國民革命軍第五十四軍(軍長陳烈)建制,移駐常德。這時,日軍在侵占廣州后繼續(xù)北進,威脅韶關,王奉令率部馳援。3月中旬,全師向敵反攻,戰(zhàn)斗十分激烈,日軍傷亡甚大,被迫南撤。王率部奮勇沖殺,收復英德、清遠兩縣,日軍只得退守三水、江門一線。4月中旬,第一九八師進駐高要(即肇慶),與日軍對峙半年之久。當?shù)?8股海濱巨盜感于王育瑛英勇善戰(zhàn)而歸編。
日軍攻占南寧后繼續(xù)北犯,與國軍昆侖關守將杜聿明展開激戰(zhàn),第五十四軍奉命馳援,第一九八師由西江轉(zhuǎn)戰(zhàn)北江,向賓陽地區(qū)推進,并作為全軍的總預備隊參加了昆侖關之戰(zhàn)。
1940年5月,王率部從廣西移師云南富寧縣,第五九四團覃子斌團于花峒之線占領陣地,與日軍形成對峙之局。曾將該師報廢的單、棉軍服發(fā)給邊區(qū)貧苦的少數(shù)民族。
1941年春,王育瑛任第五十四軍副軍長兼代軍長,率全軍抗擊由越南進犯我國的日軍,苦戰(zhàn)三月,迫敵后撤。同年夏,王育瑛奉調(diào)去重慶,任中央訓練團高等教育班第六期大隊長。旋調(diào)回湖南任洞庭湖警備副總司令。1941年,王育瑛與肖忠貞、張沈川等集資創(chuàng)辦九澧中學。
1942年,王育瑛改任第八十七軍副軍長。該軍兩度更換軍長,王始終擔任副職,未予提撥。王育瑛郁郁不得志,就于次年辭職回鄉(xiāng),主持九澧中學校務。
1945年5月,王育瑛改任中國陸軍總司令部第四方面軍第四補訓處副處長、處長,負責訓練新兵,補充抗日前線?谷諔(zhàn)爭勝利后,改任第十七軍官總隊副總隊長,主持國民黨軍官復員轉(zhuǎn)業(yè)事宜。
1946年夏,王東原主湘,王育瑛出任湖南省政府委員。
1947年12月6日,王育瑛任湖南軍管區(qū)副司令,并以慈利縣最高票數(shù)當選為全國國民大會代表。
1948年,王育瑛任第十七綏靖區(qū)副司令兼常澧警備司令。
1949年春,王育瑛任湖南第四區(qū)行政督察專員兼邵陽保安司令。
1949年8月,程潛、陳明仁長沙和平起義。蔣介石任命黃杰在芷江另行組建“湖南省政府”,任王育瑛為省政府委員兼省建設廳長、“湖南綏靖副總司令”,王育瑛追隨黃杰由芷江、柳州輾轉(zhuǎn)至?。后去香港,寄住在友人李宗理辦的雞場。王育瑛指使特務毛維鳳、羅文藻等人在常德建立地下武裝“中央和平反共救國軍”,發(fā)展成員400多人。其中部分首要分子打入人民政府和企事業(yè)單位,利用合法身份進行匪特活動。
1950年,王育瑛經(jīng)香港至臺灣,并被補選為國大代表。陳誠以他曾在洞庭湖養(yǎng)殖過魚,欲任命他為臺灣漁業(yè)管理處處長,力辭不就。晚年信佛。
1960年,王育瑛因肝病入臺大附屬醫(yī)院治療。1971年,王育瑛病逝,終年7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