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移川子之藏(1884年11月16日-1947年2月9日),日本福島縣二本松人,民族學、人類學者。
日語寫法 | |
---|---|
日語原文 | 移川子之藏 |
假名 | うつりかわねのぞ |
平文式羅馬字 | UtsurikawaNenozo |
生平少年時移居美國就讀高中,1914年畢業(yè)于芝加哥大學,1917年獲得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均主修人類學。1919年擔任慶應義塾大學文學科講師,1921年任東京商科大學附屬商學專門部教授兼預科教授。其后轉任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教授,曾以在外研究員身分赴歐美各國研究1年10個月。1928年臺北帝國大學設立,獲聘為文政學部教授兼評議員,創(chuàng)立土俗學、人種學講座、研究室和標本室,從事臺灣原住民研究和太平洋南島民族文物之搜集。
1937年夏季赴荷蘭海牙檔案館,拍攝臺灣荷治時期資料照片二萬五千張,攜回后整理裝訂成約二百冊之臺灣史料,并編制目錄。其后聘請專家將一部份抄寫,分訂二十四大冊,名為《O.L. Compagnie(Kamer Amsterdam Overgekomene Papieren)》。
1940年升任臺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長,1943年擔任南方人文研究所所長。戰(zhàn)后返回日本,受委托從事與駐日美軍有關文化方面之研究工作。1947年因急性肺炎去世,享年64歲。
移川子之藏以太平洋地區(qū)民族文化的比較研究及環(huán)太平洋文化交涉史為重點,留下卓越的研究成果,曾經獲得日本帝國學士院賞。他在臺北帝國大學任教時所開設的課程,是當時進入臺灣人類學領域的登龍之門。曾主持發(fā)掘過基隆“大雞籠江”、“臺南頭社”及“噶瑪蘭”(宜蘭)等地文化遺址。
個人著作列表
《自然民族の話》(1929年)《臺灣の土俗.人種》(1930年)《紅頭嶼ヤミ族と南方に列なる比律賓バタンの島瓡?诒畟鞒肖仁聦崱罚1931年)《承管埔地合同約字を通じて觀たる埔里の熟蕃聚落其三》(1932年)《臺灣高砂族系統(tǒng)所屬の研究》(1935年):移川子之藏、宮本延人、馬淵東一合著《民蕃境界古今埔碑》(1936年)《太巴塱社蕃屋》(1936年)《琉球藩民の墓》(1936年)《墾丁寮石器時代遺跡》(1936年)《未開社會に于ける時の觀念》(1936年)《高砂族の度量衡及價額矩準等に關する二三の資料》(1942年)《南洋に于ける民族の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