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1402—1468),字仲和,號行素,東莞樟村人。明宣德十年(1435年)鄉(xiāng)試中式,次年中舉人。正統(tǒng)七年(1442年)中會試十六名,登進士,任南京禮部給事中。他以耿直聞名,所上奏疏均直言切諫。任職六年,因父死歸祭。三年守孝期滿后任職于北京吏部,因曾彈劾浙江巡撫王文,為其黨羽所加害,致被貶為蒲州判官。
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復帝位后,起用盧祥為禮科都給事中,授六品俸祿。時值瓦剌部也先進犯中原,遣使入朝索取封號和大批財物。朝廷君臣商議對策,久不能決,他力排眾議,主張出兵拒敵,為英宗所接納。翌年,他任南京太仆寺少卿。不久,因母喪歸里守孝。天順八年,任順天府丞,后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延綏邊境。成化元年(1465年)秋,毛里孩侵犯邊境,他與總兵房能率兵抵御,毛里孩敗走;实巯轮急碚闷涔,賞賜金銀綢緞。成化二年(1466年),盧祥建議在延安慶陽府招募兵丁,為陜西士兵之始。
成化三年(1467年)冬,朝議欲進其秩,因盧祥與吏部有宿嫌,不獲準,遂辭職還鄉(xiāng),隱居鄉(xiāng)里。翌年五月卒,終年66歲。皇帝聞訊,派廣東布政司左參政張瓚前往祭奠,御賜建“清白流芳”牌坊以為紀念。盧祥在歸鄉(xiāng)祭母期問,曾主修《東莞縣志》,他考查材料翔實嚴密,人稱為“信史”。著有詩文、奏疏等,名《行素集》。鄉(xiāng)人敬仰其品德,修伺塑像祀于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