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30歲中泰興籍秀才。朱受康有為、梁啟超維新思想影響和辛亥革命啟迪,在家鄉(xiāng)帶頭剪辮子,改習新學。后應三涫鄉(xiāng)士紳邀請,開辦學館,在教育界頗有聲望,曾被推為縣教育會長。1922年朱倡辦揚中縣第一高等小學。民國年間,朱批改推薦學生優(yōu)秀作文17篇,被選載于上海崇文書局印行的《全國學校國文成績文庫》(乙編)中。
1924年朱與祝堯三等人創(chuàng)辦存粹文社,朱任主筆。李培根、王龍等革命青年,曾為文社成員。地方士紳及朱的弟子曾贈送匾額予朱,題曰:“時雨均沾”、“品端學粹”。
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朱鼓勵其次子朱沂投筆從戎,參加抗日斗爭。
1946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