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洪可弼(1538—1575),字旭臣,晉江十四都蔡岱村人。父洪偉道,是參政王慎中的家庭教師。
人物事跡
嘉靖辛酉(1561)中舉人,乙丑參加會試,時當倭寇作亂,他在策問中以“寓兵于農(nóng),山海防御”的擘畫受贊識,授以贛州定南知縣。至則修學宮,鑿通道,以利民生,得百姓擁戴。附近有賊寇據(jù)山稱帝多年,欲攻定遠,見可弼有備,遂請降?慑雠c約降,不意憲臺希圖大功,以生擒賊首上報?慑雠c之爭,具疏詣闕。憲臺忌之,設宴置酒毒殺可弼于贛州府堂。定南人立廟祀之。
相關(guān)文章
金井鈔岱村洪氏祠堂有一楹聯(lián):“畫棟慶增輝,六鰲山峙;黃堂膺特簡,五馬勛高。”又懸一匾,是明萬歷乙亥年為族人洪可弼立的“特簡黃堂”(超升為知府的意思)。其中還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洪可弼(一五三八—一五七五)字旭臣。其父洪偉道,是一個學識超群的秀才,同時的學者王任重、吳從憲等與他結(jié)為盟友,往來講學,參政王慎中聘請他為家庭教師。一考不中,遂無心科舉,著意教子成器。洪可弼少年聰敏,孝友仁愛,深得王慎中器異,二十三歲中舉,時當倭寇作亂,他在策問中以“寓兵于農(nóng),山海防御”的擘畫受到主考贊賞,被授以贛州定南知縣。
定南在江西省南部,鄰近廣東,是個新建的縣。洪可弼以父親勉勵的對聯(lián):“目下又趨庭,獨立工夫應理會;心頭多種德,子孫地位好耕耘”作為座右銘,決心鞠躬盡瘁,做一個愛民的好官。他創(chuàng)立學宮,振興文教,修治官舍;慎擇胥吏。又沿山溪開鑿道路連通廣東惠州,以利民生。因此深得百姓愛戴。
當時,附近叢山峻嶺中有個山大王葉愷,擁眾十余萬,稱帝數(shù)年,派遣手下謝元璋等十八將要來攻打定南。有個鐵匠冒著危險把這消息報告了洪可弼,洪可弼馬上發(fā)動各鄉(xiāng)組織團練,設立營柵,做好準備。謝元璋率兵到來,見有準備,心知難以取勝,又得知洪可弼是個正直的官員,就向他請降,要求為他們向朝廷申訴迫不得已造反的原因,給他們一條生路。洪可弼認為這正是上對得起朝廷,下對得起黎民的事,就答應了他們,并立下香案,與十八將對天盟誓,只要歸順朝廷,就保全他們的生命。
誰知這事報告上司,朝廷派來的御史竟昧良心說:“賊將現(xiàn)在已在掌握之中,不如以生擒上報,方顯得你我大功!焙榭慑瞿目洗饝,力爭不止。那御史假裝謝過,背地卻設下陰謀,在贛州府里設下“太平宴”,用毒酒把洪可弼害死了,然后把十八將捕送朝廷請功。朝廷果然聽信,重賞御史,并賞洪可弼“超升三級,蔭子入監(jiān),賜黃金十兩,帛三十匹”?蓱z洪可弼死時年方三十七歲,丟下孤兒寡婦,兒子年幼不能襲蔭,賞賜也不能到手,宦囊如洗,其妻郭氏扶棺歸里,只能靠沿途州府出一點錢贊助才到家。
聽到洪可弼被害的消息,十八將手下兵士號慟滿野,定南縣百姓更是流涕于道,公議洪可弼生而正直,死當為神,為他立廟奉祀,相傳有禱必應。五十年后,晉江洪堀人洪從龍又任定南縣令,還為他再修葺過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