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王犁,又名王富貴,1949年11月亮5日生于海城。1968年,初中畢業(yè)后下鄉(xiāng),1969年在武漢服兵役。1976年復員回到海城。曾先后在海城縣第一工業(yè)局、海城陶瓷五廠、海城縣紀委、海城市接文鄉(xiāng)黨委工作。于1985年、1986年先后畢業(yè)于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和遼寧文學院。
小說
1979年開始發(fā)表小說,有一部小說曾獲遼寧省政府獎,F(xiàn)為遼寧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遼寧省電視藝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海城市文聯(lián)副主席。
《王犁作品集》主要分三部分,即:“報告文學”、“小說”、“散文”。其特點是以自己周圍的人物為素材,在“報告文學”中,主要描述了改革開放以來的排頭兵。如《他永遠是個學生》,就是記述中共十三大代表、鞍山市委副書記于鈞波的事跡。又如《神手蘇三》是記述海城市正骨醫(yī)院院長蘇玉新的動人事跡,在他的筆下,把蘇氏的正骨技術(shù)寫得格外出神。在“小說”部分的五篇作品中,也都是作者從身臨其境中提取的素材。像《舅舅我告訴你》,作者把一個考上省重點中學的小學生心理狀態(tài),寫的活龍活現(xiàn),從各個人物的側(cè)面,反映當前學生家長及親朋們的各種要求,也表現(xiàn)了孩子們在精神上受到的重重壓力。通過這篇小說,對孩子、對家長及親朋都是一個極好的教育與鞭策。而《王犁作品集》散文作品中《回民的葬禮》,是通過親自參加回民葬禮寫出來的。通過這篇散文,即批駁了某些漢人對回民葬禮的錯誤看法,作者又用回漢葬禮差別,寫出了自己的感受。散文中有這樣一段話:“席間,老師問我對這葬禮的感想,我毫不假思索地說了:回民的葬禮深沉,漢人的葬禮熱鬧;回民對死者太吝,任死者光光的來,光光的去,只消九尺白布,幾把胡椒便敷衍了;漢人對死者極大度,死者生前雖可衣不遮體,兩手空空,死者卻一定要讓他錦袍玉帶,里外三新,錢袋鼓鼓,花銷不窮,甚至連死者陰府走后門的錢都給予備足足,所以,我覺得回民的葬禮是真心地為了安頓死者,而漢人的葬禮是為排場起來給人看!
老師笑了,說“——我們信奉清真,清者潔也,不濁也;真者,實也,不偽也。我們就是依了這兩個字來安排我們的葬禮的!斑@就充分地用事實告訴讀者,使讀者讀起來,字里行間,都可以受到教益,其感人之深,更是作者高貴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