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姓名:龐青城
性別:男
出生年月:1875年
國籍:中國
時代:現(xiàn)代
籍貫:不詳
民族:漢族
身份:政治活動家
生平
1875年,龐青城出生在浙江省湖州府烏程縣南潯鎮(zhèn)東大街宜園,是南潯巨商、“四象”之一龐云鏳的第三子。1895年(清光緒二十一年),龐青城考取秀才。龐云鏳向清廷獻銀10萬兩賑濟豫直兩省災害,龐萊臣因此得到官職,龐清臣卻拒領(lǐng)例賞,并改字為青城。
1901年,龐青城赴日本考察回國后,在宜園東側(cè)創(chuàng)辦了南潯最早的中學堂—潯溪公學,聘請杜亞泉(后任上海商務(wù)印書館總編輯)、邵力子、周梅泉(集郵大王周今覺)在此任教,朱家驊、張乃燕、黃遠庸(新聞學家)等名人均曾在該校讀書。次年,因曾任潯溪書院山長的蔡元培在上海宣傳革命,潯溪公學也受到牽連而停辦。此后,龐青城又在潯溪公學原址改辦潯溪醫(yī)院。
1906年,龐青城的外甥張靜江結(jié)識孫中山之后,將時任上海中國銀行董事的舅父龐青城介紹給孫中山,并發(fā)展為同盟會會員。龐青城在同盟會上海支部內(nèi)是核心成員之一,他在上海公共租界戈登路7號(今江寧路336號)的別墅也成為同盟會的聯(lián)絡(luò)點,孫中山去上;顒訒r,也住在那里。龐青城為支持同盟會事業(yè),捐出巨款,“毀家紓難”。
1909年,浙江咨議局成立,龐青城當選為議員。1911年辛亥革命中,龐青城出巨資,資助陳其美、王金發(fā)、蔣中正組織敢死隊,分別攻打上海、杭州。
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任命龐青城為實業(yè)部商政司司長。袁世凱在北京就任大總統(tǒng)后,龐青城便辭職,沒有去北京。
1913年“二次革命”中,龐青城、張靜江支持陳其美討伐袁世凱,浙江都督朱瑞派兵查抄張靜江和龐青城的家,以及龐青城在南潯籌辦的潯溪造紙廠。1916年5月,袁世凱派人在上海暗殺陳其美,龐青城一度也被迫流亡日本。后來,龐青城在上海的別墅,連同江西路、虹口的地皮全都出賣,為孫中山籌集經(jīng)費。
1925年3月,孫中山在北京病危,龐青城前去探病,是孫中山遺囑的見證人之一。孫中山病逝后,龐青城擔任主祭。此后,龐青城脫離政治活動,在上海潛心于書法與藏書,藏書室名為“百柜樓”。徐悲鴻曾為其作駿馬圖祝壽。龐青城晚年時精神不正常,百柜樓藏書也賣給了上海同濟大學文學院。1945年,龐青城在上海病逝,終年71歲。
龐姓起源
龐姓在大陸與臺灣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龐姓的起源十分古老,遠祖可以上溯到古代部族領(lǐng)袖黃帝時期,上古時黃帝的孫子古帝顓頊有八個兒子,其中一個名叫“龐降”,龐降的子孫后代就以“龐”為姓。因此,這支龐姓起源于黃帝嫡裔。到了周代,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畢公高受封為諸侯,封在畢地,爵位公爵。畢公高的一個庶子被封到龐鄉(xiāng),他的子孫后代遂以封地名“龐”為姓。因此這支龐姓起源于周王朝王室之姓,姬姓。龐姓后來在南安郡發(fā)展成望族,世稱南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