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劉镕鑄 (1922 — 1999)
劉镕鑄,四川古藺人。 1922 年 4 月生。中共黨員。 1935 年加入“紅軍之友社”,任過兒童團長, 1937 年 8 月參加革命工作。 1938 年 5 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川、渝、黔等地長期從事黨的地下工作,搞圖書發(fā)行,推銷進步書籍,掩護地下活動。創(chuàng)辦中共重慶市委機關報《挺進報》,首任特支書記,出生入死,與敵斗爭,親自將《挺進報》送至重慶國民黨行轅主任處。 1949 年 3 月調任中共貴州省工委委員兼黔西 ( 轄興仁、安順、畢節(jié)三地區(qū) ) 工委書記,策動興仁專區(qū)專員兼黔西南綏靖區(qū)司令譚本良率部起義,和平解放興仁地區(qū) ( 共十二個縣 ) 。解放后,任貴州省人民政府、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兵團興仁工作團興仁辦事處主任、支部書記。 1950 年任興仁縣委書記。 1952 年調貴陽,任省新聞出版局辦公室秘書主任。 1955 年任貴州省文化局辦公室主任,籌建貴州省文化藝術干部學校。 1958 年錯劃為右派, 1960 年摘掉右派帽子, 1963 年調省黔劇團搞資料工作,搜集了 10 余萬有關農民起義的史料!拔幕蟾锩敝,又遭沖擊, 1978 年平反恢復工作。 1979 年任貴州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副館長、機關黨支部書記。
在歷盡坎坷,經受過長期曲折和嚴峻考驗后,劉镕鑄奉命恢復貴州省文史研究館的建制,文史館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停辦,館址已被占用,物品書籍散失殆盡。到館后,劉镕鑄開始了艱苦創(chuàng)業(yè),修建館址,配備人員,開展工作。先后創(chuàng)辦《貴州文史叢刊》、業(yè)余書畫學校,組織點校 ( 民國 ) 《貴州通志·前事志》;倡議和成立“貴州省志編寫籌備組”,任辦公室主任,辦地方志通訊刊物和修志培訓班,督促各地州市縣建立修志機構等,開創(chuàng)全省地方志編纂新局面。在兼任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時,借調人員,恢復了《貴州文史資料選輯》的編輯出版,組稿出了第三輯,不久又連續(xù)出版四輯,充分發(fā)揮了這塊陣地的作用。文史館恢復時只剩幾位館員,經過劉镕鑄和其他人的努力, 1979 年,增聘了 20 多位館員,使文史館工作開
始有了生機,開創(chuàng)文史館工作的新局面。 1983 年 3 月離休,直至去世仍關心著文史館事業(yè)的發(fā)展。
1999 年 1 月 3 日 因病在貴陽逝世。陳福桐挽聯概況了劉镕鑄一生:“出古藺走川東住重慶來貴州半生奔馳革命,辦叢刊設書校修新志開書店十年共創(chuàng)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