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曾任上海電視大學法律與行政系主任、開放教育學院副院長、院長。先后于華東政法大學取得法學學士、法理學碩士、法律史博士學位,F(xiàn)任中國行為法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科技法學會常務理事,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理事,上海市法學會港澳臺研究會副會長,華東政法大學知識產(chǎn)權學院校外碩士生導師,青海省西寧市中級人民法院知識產(chǎn)權審判咨詢專家。研究領域主要涉及科技法、知識產(chǎn)權法、信息網(wǎng)絡法、法理學、法史學、行為法學。曾作為上海市緊缺人才培訓項目“WTO公平貿(mào)易實務”專家并擔任系列教材的副主編,撰著出版《著作權法概論》(1997年)、上海法學文庫《古代受教育資格與權利實現(xiàn)的考察與比較》(2008年),合編《知識產(chǎn)權法教程》(2005年)、主編《WTO概覽》(2006年)等多本適用教材;主講“上海干部在線學習城”選修課程《知識產(chǎn)權基礎知識》(2004年);公開發(fā)表如論“自主知識產(chǎn)權”及其法律保護、有關人體基因專利的若干法律問題、中法地理標志法律保護之比較、自主創(chuàng)新語境下的技術·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及其法律選擇等學術論文數(shù)十篇;領銜承擔并完成上海市哲社課題、市教委創(chuàng)新與青年項目、市府行政法制研究項目等十項省部級課題。
主要成果一覽:
一、法學類著作、教材
1、上海法學文庫《古代受教育資格與權利實現(xiàn)的考察與比較》,個人專著,法律出版社2008年12月版。獲評全國電大系統(tǒng)2010年度優(yōu)秀科研成果一等獎。
2、上海市公務員法律知識讀本(五五普法),參編,法律出版社2008年9月版。
3、《WTO概覽》,主編及主要撰稿人,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2008年3月第二版。
4、《知識產(chǎn)權法教程》,與徐新林合編,法律出版社2006年初版,2011年5月再版。
5、“上海緊缺人才培訓工程”系列叢書《WTO公平貿(mào)易實務》,副主編及主要撰稿人,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6年4月版。
6、“上海緊缺人才培訓工程”系列叢書《WTO公平貿(mào)易實務案例評析》,副主編及主要撰稿人,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4年3月版。
7、“上海緊缺人才培訓工程”系列叢書《WTO通覽》,副主編及主要撰稿人,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3年3月版。
8、《國際信息政策法律比較》,參編。2000年市信息辦“歐美中信息法律制度比較”課題組副組長與主要撰稿人,該書為項目研究成果,法律出版社2001年7月版。
9、《著作權法》,獨立編著,甘肅人民出版社1997年4月版。
10、《中國科技法學》,副主編及主要撰稿人,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年7月版。
二、論文類
1、上海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成長的“迪士尼”法律選擇,《科技與法律》2011年第5期。獲評中國科學技術法學會2011年年會優(yōu)秀論文。
2、高校學術不端的法行為控制研究——以版權保護的技術化為進路,《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4期。中國行為法學會2009年部級自選課題研究成果。
3、“后世博”城市生活的法律指引及思考——以“標準化”創(chuàng)新與推動為視角,《科技與法律》2010年第5期。
4、自主創(chuàng)新語境下的技術·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及其法律選擇,《科技與法律》,2009年第3期。獲評中國科學技術法學會2009年年會優(yōu)秀論文。
5、東亞網(wǎng)絡法文化中的同構性與異質性問題探析——以“網(wǎng)游文化”為視角,《保定學院學報》,2008年第3期。
6、科技法學:廣域學科背景下的概念研究,《科技與法律》2008年第4期。(科技類核心期刊,CSSCI擴展版)
7、科技法學研究新視野,《科技與法律》,2007年第1期。
8、網(wǎng)絡社會中的法律文化及網(wǎng)絡亞文化問題探析,《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06年第3期。為人大復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2006年第8期全文轉載。
9、事實的烏托邦——法律真實的本源及運行機制的現(xiàn)實考察,華東政法學院2004級法律史博士生論壇筆談作者之一,《法學論壇》,2005年第6期。
10、中法地理標志法律保護之比較,《法治論叢》,2004年第2期。
11、入世、“非典”與法制現(xiàn)代化,《政治與法律》2003年第3期。
12、人體基因專利若干法律問題的思考,《法治論叢》,2002年第6期。
13、論“自主知識產(chǎn)權”及其法律保護,《上海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0年第2期。
14、知識資本家時代的法律價值觀,《上海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1999年第5期。
15、當代生命科學對生命法學的挑戰(zhàn)及其對策,《上海大學學報》,1999年第1期。
16、生命法學芻議,《上海大學學報》,1997年第6期。
17、市場經(jīng)濟社會場的法律構建研究,與謝邦宇會長合作,《法商研究》1995年第6期。
18、試論主體行為取向與法行為控制機制研究,第一作者,《法律科學》,1992年第6期。
19、勞動力資源配置的法制化進程探析,《現(xiàn)代法學》,1995年第1期。
20、監(jiān)獄建筑文化研究,第二作者,《法律科學》,1994年第1期。
21、關于市場競爭行為的法律社會控制研究,《法治論叢》,1993年第4期。
22、 關于科技法調整對象的法理探討,《科技與法律》,1991年第6期。
23、 “中庸”學辯 ,第一作者,《江漢大學學報》,1991年第5期。
(注:以上論文均正式公開發(fā)表,未注明合作的均系獨立撰文。)
三、部市級立項課題及報紙、會議論文等成果
1、2009年上海市教委文科創(chuàng)新項目“技術文化投射下的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及其法律選擇”(09YS466),主持,已結項。公開發(fā)表2篇論文。
2、2009年中國行為法學會自選課題,主持,已結項,公開發(fā)表1篇論文。
3、2007年上海市教委一般課題“中國古代信息制度法律追蹤考”,主持,已結項。完成報告并發(fā)表論文。
4、2005年上海哲社文科一般課題“信息社會法文化的存在方式及其解析研究” (2005FX010),主持,已結項。完成主報告(4.5萬字)及公開發(fā)表2篇論文。
5、2003年上海市行政法制研究所招標課題“政府網(wǎng)站與電子政務法律規(guī)制研究”,主持,已結項。研究成果被收錄于《2004年政府法制研究》,并登載于政府法治研究叢書《公共管理與制度設計》,法律出版社2006年3月版。
6、2002年上海市行政法制研究所招標課題“電子商務與個人信息保護”,課題組副組長與報告執(zhí)筆人,研究成果被收錄并登載于政府法治研究叢書《公共管理與制度設計》,法律出版社2006年3月版。
7、2001年上海市教委青年基金項目“網(wǎng)絡法律文化初探”(01QN04),主持,結項,完成科研報告并通過鑒定、登記。
8、2000年上海哲社委托課題“互聯(lián)網(wǎng)法律監(jiān)管問題研究”,主持,結項,完成規(guī)定研究報告。
9、2000年11月上海遠程教育集團、上海電視大學發(fā)起并舉辦全國性會議“2000年互聯(lián)網(wǎng)法律問題研討會”,主要聯(lián)絡人。與會論文“網(wǎng)絡社區(qū)法制化應處理好四對關系”、參與筆談“關注網(wǎng)絡的法制化管理”分別發(fā)表于2000年12月7日《社會科學報》、2001年1月8日《文匯報》。
10、1996年上海哲社“九五”規(guī)劃中長期課題“上海市高科技園區(qū)立法管理研究”(96AFX002),主持,結題并完成研究報告。
11、2010年中國科技法年會報告論文“u2018后世博u2019城市生活的法律指引及思考”,分別為9月24日東方網(wǎng)及9月25日《新聞晚報》報道:“后世博”聚焦低碳生活 專家:需要法律指引政策指導;“后世博”生活亟待“綠色立法”。文章被收錄于《后世博上海城市法治化建設的思考》論文集,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2011年1月版。
12、嬗變與連通: “立法自治權”下的澳門博彩業(yè)之法律進路,“一國兩制”澳門模式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澳門理工學院一國兩制研究中心,2009年10月版。
13、科技法學研究新問題談——以人與自然關系為視角,發(fā)表并收錄于《科技法學理論與實踐》著作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7月版。
14、從明清時期儒士受教育資格的身份限制看東亞儒文化特點,報告并收錄于《全球化時代的東亞和諧與和諧法治——第七屆東亞法哲學大會學術文集》(上),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15、轉型加速期信訪矛盾的聚集及其疏導治理機制探索,主要執(zhí)筆人,2009年獲評上海市社聯(lián)"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征文活動"優(yōu)秀論文。
16、有關克隆技術的法律思考,載于《生命法學論叢》,文匯出版社1998年7月版。
17、生命法學面臨的新挑戰(zhàn),發(fā)表于《文匯報》,1998年3月14日學林版。
四、教育類及譯作
1、《基于開放教育的實踐與行動研究——2009年上海電視大學開放教育學院“教改試驗田”項目成果》,主編及作者之一,上海高教音像出版社2011年10月版。
2、法律課程媒體設計及應用模式比較——以香港公開大學和上海電視大學為例, 《開放教育研究》,2007年第3期。
3、教師競爭力:現(xiàn)代遠程開放教育研究的新視野,《開放教育研究》,2004年第5期。
4、“學習型城市對新世紀中國教育的挑戰(zhàn)”筆談之“中國教育振興的新希望--學習型城市”、“中外學習型城市創(chuàng)建模式對比”,同期發(fā)表于《探索與爭鳴》2001年第9期。
5、中美大型文化交流項目《現(xiàn)代化城市管理》——《跨越世紀、面向世界500講》主要翻譯與編審人之一,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與上海大學出版社聯(lián)合出版,1997年7月。(1998年9月后續(xù)出版50講精選版)
五、主要學術榮譽
2008年11月,榮獲首屆中國科學技術法學會“科技法學獎(優(yōu)秀人才獎)”。
2011年8月,獲聘青海省西寧市中級人民法院“知識產(chǎn)權審判咨詢專家”。
2012年10月,榮獲第三屆中國科學技術法學會“科技法學獎(突出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