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姓名:雷電波
出生年:1957年12月
屬相:雞
血型:O型
出生地:湖南永州
戶籍地:湖南衡陽
現(xiàn)居地:廣東東莞市鳳崗鎮(zhèn)
工作單位:東莞市鳳崗鎮(zhèn)文化廣播電視服務中心
職業(yè):作家
文學作品
30集大型抗戰(zhàn)劇《東江魂》執(zhí)筆編劇。1974年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1979年發(fā)表作品。作品有:紀實小說《一個雞蛋與三條人命》,長篇小說《冰凌花》《血征》《東江魂》及詩歌、散文、散文詩、小小說等近500萬字散見于《人民日報》《湖南日報》《中國青年報》《散文》《小溪流》《鄉(xiāng)土詩人》《芙蓉》《記者寫天下》等報刊,作品收入到多種珍藏本中。
創(chuàng)業(yè)歷程
他到東莞已經(jīng)十多年了,他非常熱愛東莞這片繁華而又熱鬧的都市。雖然父母多次叫他返回故鄉(xiāng)工作,他都依依不舍,總覺得沒有為東莞作出點什么,心里總是感到不踏實2002他懷著一個文學夢想踏上了東莞這片熱土,盡管他在湖南已經(jīng)是一個作家了,但是在東莞都將從零開始。
雷電波是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人,一九七八年在衡陽市參加工作。一九七四年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先后發(fā)表了近五百萬字的作品。2002年他為了體驗打工生活,為了圓滿自己的文學夢,在妹妹的介紹下,毅然來到了美麗的東莞,進了大嶺山一家家具廠做倉庫主管。對于數(shù)字不夠敏感的他,面對著一個空空如也的倉庫,他真不知道該怎么下手。然而,由于他的勤奮好學,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他便全身心地投入了倉庫管理的工作中。不懂就問,反復摸索,終于找到了工作的規(guī)律,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管理方法。就是自己不在,別人動了倉庫的物件他都知道,令老板和同事們折服。由天他對工作認真負責,廠里又把他調(diào)到生產(chǎn)部擔任生產(chǎn)主管?墒,生產(chǎn)是一門技術活,責任重大,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掌握的,因此做起來非常吃力。于是,他做了半年后就辭工離開了家具廠。但是,他離開家具廠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在打工的過程中,他得知眾多的外來工都非常喜愛文學,只是苦于沒有一個學習的環(huán)境,更得不到老師的指點和幫助;而他早就是一名湖南的作家,寫作功底和文字運用都很強,而且創(chuàng)作經(jīng)驗也很豐富。于是,他出廠后,就與同廠的文學青年一起用自己微薄的工資創(chuàng)辦了曠達文學創(chuàng)作社。
在這期間雖然文學并沒有給他們帶來很大的改變,但是他們一直在積極的、努力的從事與文學有關的工作。他們的文學社設在工業(yè)區(qū),他的目的就是想通過提高打工者的文化知識和文學素質(zhì)的同時,收集更多的打工素材。幾年中,他先后吸收了一百多個從各個工廠匯集過來的打工文學愛好者,并免費為他們培訓、指導、推薦發(fā)稿。而他們賴以生存的僅僅是一個小小的圖書室。加起來只不過千把本書。他們自稱是“以文養(yǎng)文”。即使面臨著生存的困難,但他們從不放棄,一直堅持著。他們不僅組織開展了各項文化活動,配合當?shù)卣e辦大型的文藝晚會,而且他們還自辦了文學內(nèi)刊。他們的精神曾感動著許許多多的人,但也令一些人不理解。
2007年,因為家庭開支較大開支大,他決定暫時停辦“曠達文學創(chuàng)作社”,準備改做生意來維持生活。于是,東拼西湊借來了有限的資金在大嶺山小南區(qū)開了一個書店。為了省錢,租住在用木板隔成好幾間狹窄的住房里,每月180元的房租,房間很小,而且又不通風。塞進一張床和一張飯桌,所剩空間只能應付著轉(zhuǎn)身。門口就是共用廁所,一打開門就有一股哄哄的臭氣飄進來。那時他每天都感覺頭暈目眩。所以一家三口也時常感冒、生病。為了補貼生活,就是在這種惡劣的環(huán)境下,他不顧白天的疲勞,還是每天堅持寫作,給《大嶺山》報和市里的雜志寫稿。他的每一篇作品不僅被采用,而且評價也很高。
書店經(jīng)過苦心經(jīng)營,也只能維持生活的基本開支,所以從不敢多花一分錢。就說睡的那張床吧,那還是當初別人留在出租屋里的,后來搬了幾次家都舍不得丟,睡久了床就變得坑坑洼洼了。有一段時間他一家人睡覺總是感到腰痛,把床單掀開一看,原來他睡的地方已經(jīng)凹陷了一個洞,長期睡在上面哪有腰不痛的呢。于是,就把床調(diào)個頭,再鋪上一些紙皮,等到再凹下去時,再加上新的紙皮。如此折騰了好幾次,那床竟然陪伴著他們度過了幾個春秋。
俗話說,隔山如隔行,他是一個文人,所以他做起生意來,從不斤斤計較,還總是為別人想得多。他很努力的去做,盡管做得很辛苦,收入還是捉肘見襟的,一天的收入只能勉強地維持生活。由于居住條件差,兒子常;疾,去一次醫(yī)院,就得節(jié)衣縮食地應付著一個月的開支。雖然開書店能夠勉強地生存下來,但生活的窘迫卻使他逐漸變得沉默寡言了。2007年,他被東莞市作家協(xié)會大嶺山分會選舉擔任了秘書長,分會的理事們看到他家的環(huán)境無不感嘆,然而,他只是笑著說:條件有限,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把各位請來開會,委屈大家了。
2009年元月4號對雷電波來說是一個極不尋常的日子。深圳一家影視公司在網(wǎng)上無意中看到了他寫的長篇小說《東江魂》后,他們輾轉(zhuǎn)千回,好不容量與雷電波取得了聯(lián)系。他們把小說直接寫成五十集的電視連續(xù)劇,并要求他在五個月內(nèi)完成五十集對他來說雖然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要在短短的幾個月內(nèi)完成,確實是一件棘手的問題。他只答應為對方寫三十集試試看。他像是接到使命一般,精神一振,顯然,這個消息,使他沉寂多日的夢想頃刻間像烈火般熊熊地燃燒了起來。
當劇本完稿后,事先約好的深圳公司便來人看稿,他們都感到十分的滿意,可一談到如何交易的問題上,他們卻一拖再拖,含糊不清,就以其它的理由說拍這樣題材的電視要冒很大的風險不了了之。由于劇本的失利,他全家人的的生活一下陷進了進退兩難的境界,在這種情況下他擺攤賣起了臭豆腐。
正當他感到失望的時候,國內(nèi)資深的影視制片人、編劇、導演俞才斌(姜帆)告訴他,光抱著劇本沒用,若想拍攝成電視劇,首先要獲得國家廣電總局的劇本立項,這也許能引起當?shù)卣年P注,力爭把個人行為轉(zhuǎn)換為政府行為。他采納了制片人的意見并將此事托付與他?墒橇㈨椧掷m(xù)費呀,因為寫劇本撤了書店,生活也失去了來源,又耗了這么久,區(qū)區(qū)的小數(shù)目的立項手續(xù)費就好象一串天文數(shù)字一樣讓他生畏,他父母知道這件事后,便風塵仆仆的從湖南趕過來支援他,又幫他想辦法去借。他父親已經(jīng)八十歲了,母親也是七十七歲的老人了。可是,為他的事還讓他們東奔西跑。他們早早地起來,就趕往樟木頭一個親戚家去借錢,借了一整天的錢也沒借到,雷電波像個做錯事的孩子一樣,控制不住地躲到房間里嚶嚶的哭了起來……最后還是在制片人俞才斌(姜帆)先生的資助下,才湊了錢讓電視劇劇本《東江魂》在國家廣電總局立了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