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個別媒體與專家認為拉米雷斯如此窮兇極惡是因為基因的問題----他的父母在墨西哥時就遭受了原子能輻射,而他母親在移民美國并懷上拉米雷斯之后還在一家化學工廠工作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正是由于核輻射和化學毒素的雙重影響使他出生時的基因本身就帶有暴力傾向。工作室認為這種證據(jù)十分牽強的觀點顯然是一種不負責任的、甚至可能是對拉美移民帶有種族歧視色彩的論斷。
拉米雷斯的魔鬼崇拜心理不知自何時開始產生的,但毫無疑問這種扭曲的信念貫穿了他整個生命(即便在法庭上接受審判拉米雷斯仍高呼:“撒旦萬歲!”),對惡魔如此膜拜的他必然是無法得到社會的認同與接受的。也許就是因為自認已經成為了“魔鬼家族”的一員了,作為拉美移民的拉米雷斯開始對“人”,或者說“美國人”衍生出一種仇恨(美國社會對于黑人、移民等弱勢群體的歧視很可能也是一種重要的客觀影響因素。)。拉米雷斯曾經說過“你們不了解我,你們也不想這么做”。而對于拉米雷斯從“仇恨”到“殺戮”的過渡產生催化作用的是他青年時期的“偶像”----他的堂兄麥克(Mike);麥克是越戰(zhàn)歸來的老兵,綠色貝雷帽成員。麥克經常帶拉米雷斯一起吸毒并向他大談戰(zhàn)爭的殘酷場面,直到有一天麥克的妻子對這兩個無所事事的懶人大發(fā)牢騷的時候,麥克在拉米雷斯面前一槍擊中他妻子的面部,鮮血噴濺在拉米雷斯的臉上,生命在這一刻顯得如此的微不足道、不堪一擊,這給他年幼的心靈帶來了巨大的震撼。
由于在短時間內頻頻作案,拉米雷斯在美國西海岸一時間名聲雀起,同時這也使得他有更多的信息被暴露出來;幸存的被害人對拉米雷斯身形體貌的描述,犯罪現(xiàn)場殘留的大量指紋,以及收贓人被捕后的供述等;到了1985年8月,警方已經在電視上發(fā)布了拉米雷斯的畫像并對其開始進行跨州通緝。
拉米雷斯是澳大利亞重金屬樂隊“AC/DC”的忠實歌迷,他最喜歡的一首歌是“夜盜”(Night Prowler),也許他覺得這首歌曲的內容似乎是對他當時行為的一種美化,甚至是一種歌頌?上@位“夜盜”沒能象歌詞中那樣從容瀟灑地全身而退:1985年8月30日,拉米雷斯試圖偷竊一輛汽車,而他居然沒有注意到車主皮諾(Pinon)正躺在車下對這輛車進行修理,皮諾聽到自己的車子被發(fā)動了以后立刻從底盤下躥了出來,一把掐住了拉米雷斯的脖子,拉米雷斯因窒息漲紅了臉卻仍不忘威脅他:“我有槍!” 56歲的皮諾可不在乎這些,因為“沒人能拿走我的車!” 拉米雷斯試圖駕車甩開皮諾,但是強壯無畏的車主沒讓他得逞:他駕駛的車先是撞倒了一片籬笆,而后一頭扎進了車庫里,皮諾隨后打開車門,一把將拉米雷斯拽了出來并扔到了大街上。此時拉米雷斯狼狽不堪地在地上爬了幾米后起身奔逃,穿過一條大街以后,他再度試圖搶劫28歲的安吉麗娜·德·拉·托雷斯(Angelina de la Torres)的福特轎車,他大聲威脅這名西班牙裔婦女把車鑰匙立刻交出來,否則就殺了她。托雷斯尖叫的求救聲馬上得到了回應----她的丈夫,32歲的曼努埃爾(Manuel)撿了幾根圍籬笆用的鐵棍從后院沖了出來,一棍打在了拉米雷斯后背。突然間遭到連續(xù)性的、有力的反擊令拉米雷斯徹底驚慌起來,他向另一條街跑去,此時這位“夜盜”才知道自己已成過街老鼠,不僅僅是身后窮追不舍的曼努埃爾,聞訊趕來助拳的賈米·伯格因(Jaime Burgoin 21歲)與弟弟朱里奧·伯格因(Julio Burgoin 17歲)也從側后方逐漸逼近。在跑得筋疲力盡之后,拉米雷斯轉過身來準備做困獸之斗,但這一次他面對的不再是無助、脆弱的被害人----不錯,追趕他的人們已經認出了他就是警方通緝的那個連環(huán)殺人兇手,這一次,拉米雷斯面對的是一群憤怒的民眾。隨后本該“驚心動魄”的動作場面實際上很短暫,拉米雷斯在幾乎沒有任何還擊機會的情況下就被群毆倒地,事實上,當警方趕到現(xiàn)場的時候,躺在地上的拉米雷斯已經處于半昏迷狀態(tài),他一邊承認自己就是被通緝的殺人犯一邊向巡警乞求保護。曾經令整個美國西海岸地區(qū)恐慌不已的“黑夜獵手”就這樣倒在了義憤填膺的民眾腳下,相比較他之前殺人越貨的猖獗,拉米雷斯被逮捕時的狼狽情形可以說近乎搞笑----他也許在那時才剛剛意識到:其實,觸犯眾怒比觸犯法律的后果更為可怕。
隨后對拉米雷斯的調查審判耗時四年之久,盡管他的律師無休止地使用防御性上訴(appeals on the part of the defense)的手段一再拖延審訊過程,1989年9月20日,洛杉磯市法院還是作出了裁判:拉米雷斯43項罪名成立,其中包括盜竊、強奸、雞奸……以及13項謀殺罪;他被判處死刑。據(jù)媒體報道,拉米雷斯并不想讓他的律師為他向法院請求免除死刑,而他在被宣判死刑后又再次做出一副猖狂的嘴臉:“這不算什么,人人都會死,咱們迪斯尼樂園再見!”“你們不了解我,你們也不想這么做,你們更沒有這個能力。我超越了你們的認知,我的行為超越了神圣和邪惡的范疇。我不相信所謂的文明社會的偽善、道學的教條。我不想看到法庭上的說謊者、滿懷仇恨的人、殺手、騙子和懦弱的偏執(zhí)狂——這些地球上的蠕蟲,每人都有自己的標準。你們的想法讓我惡心,偽善的人們。我們因為某種原因都可以被犧牲,沒人知道是因為什么公開的或者是秘密的政策。世界上所有的政府都會以國家的或者是上帝的名義殺死你……我要報復!魔鬼隱藏在我們每個人心中! 拉米雷斯被捕后仍不忘大放厥詞,盡管許多犯罪學專家由于其“低級”的犯罪動機與犯罪行為幾乎將他從“連環(huán)殺手”的名單中剔除掉;但也確有一部分“不知在想些什么”的民眾對他表示支持甚至進行了聲援,拉米雷斯在公開場合的故作姿態(tài)也使一些社會閑散人員將其視為無政府主義的“偶像”,這其中就包括一位名叫德琳·里奧(Doreen Lioy)的婦女。
德琳·里奧,1955年出生,擁有雙學士學位的自由撰稿人,自稱是智商高達152的處女(這很重要,因為盡管她有這么多令人“驚嘆”的優(yōu)點,但遺憾的是,“處女”似乎是唯一吸引拉米雷斯之處。),她聲稱自第一眼從報紙上看到拉米雷斯的照片后就“無法遏制”地愛上了他。隨后,里奧開始了她漫長的追求歷程,她先后共向拉米雷斯寄去了75封情書,并不顧其他追求者的威脅恐嚇(據(jù)警方記錄,至少有一名拉米雷斯的女性追求者向里奧進行過暴力威脅,盡管拉米雷斯可謂罪無可赦,但卻有諸多女性向獄中的他頻送秋波。),多次探望拉米雷斯。最終,出于對里奧“處女”身份的認可,拉米雷斯決定與她結婚,他們計劃在1988年舉行婚禮,后由于種種原因被推遲至1996年。
1996年10月3日上午11點10分,36歲的拉米雷斯和41歲的里奧在圣昆廷監(jiān)獄完成了結婚儀式,拉米雷斯的妹妹魯茲(Ruth)、哥哥約瑟夫(Joseph)以及他只有10歲的侄女都出席了婚禮 。
直至今日,拉米雷斯的律師仍舊在堅持不懈地上訴以爭取讓里奧不要成為寡婦,也正是由于這一原因使得拉米雷斯活下去的機會大大增加了:在人權與婦女保護機構的呼吁下,政府幾乎無限期地推遲了對拉米雷斯的死刑執(zh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