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永樂二年(1404年),俞益中式三甲第三百四十三名進士。授翰林庶吉士,參與修撰《永樂大典》。授靖安知縣,有德政,丁憂去職。服闕,改潛山知縣,宣德九年(1434年)十月卒于任上。
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編撰于明永樂年間,初名《文獻大成》,是中國的百科全書式的文獻集,全書目錄60卷,正文22877卷,裝成11095冊,約3。7億字,這一古代文化寶庫匯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永樂大典》常遭浩劫,大多亡于戰(zhàn)火,今存不到800卷。
明朝科舉
明代正式科舉考試分為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三級。鄉(xiāng)試是由南、北直隸和各布政使司舉行的地方考試。地點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駐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舉行,又叫鄉(xiāng)闈。鄉(xiāng)試考中的稱舉人,俗稱孝廉,第一名稱解元。
會試是由禮部主持的全國考試,又稱禮闈。于鄉(xiāng)試的第二年即逢辰、戍、未年舉行?贾械姆Q貢士,俗稱出貢,別稱明經,第一名稱會元。
殿試在會試后當年舉行,時間最初是三月初一。應試者為貢士。貢士在殿試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試由皇帝親自主持,只考時務策一道。殿試畢,次日讀卷,又次日放榜。錄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第一名稱狀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稱三鼎甲。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稱傳臚。一、二、三甲通稱進士。進士榜稱甲榜,或稱甲科。進士榜用黃紙書寫,故叫黃甲,也稱金榜,中進士稱金榜題名。
益江龍餐飲公司董事長
俞益,俞益嘉興市益江龍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俞益,30歲,浙江嘉興人,曾在駐廈門陸軍某部后勤服役4年。
“益江龍”,是從陳仁江、沈春龍、俞益3個人的名字中各取一個字起的名。
沈春龍退伍以后,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在公司擔任董事長的俞益是3人中最早進入社會自謀職業(yè)的,但忙了幾年沒有大的發(fā)展。脫下綠軍裝,都想再在社會上干出一番自己的事業(yè),然而,我能干什么?我該干什么?我怎么干?這都是擺在他們面前的現(xiàn)實問題。
一次偶然的機會,沈春龍和俞益相遇了。一個是曾經的司務長,一個是曾經的炊事班長,談起自謀職業(yè)的艱辛都是不勝感慨,但一提起部隊的“大鍋菜”卻興味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