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1954年畢業(yè)于云南大學歷史系,留校任教。先后擔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講有《少數(shù)民族文學》等課程。1986年,經(jīng)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審批準為中國民族史博士研究生導師。1983年至2000年間,共培養(yǎng)了二十多名碩士、十四名博士。還指導了美、日等國研究生多人。
任職經(jīng)歷
曾任云南大學云南民族史教研室副主任、西南邊疆民族歷史研究所所長,兼西南古籍研究所所長,中國百越民族研究學會副會長、《云南省志》副總纂、云南省高等院校古籍整理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委員,《歷史地理》、《中華一統(tǒng)叢書》編委,云南省第六屆、第七屆人大常委。
論文專著
尤中教授自1954年執(zhí)教以來,一直從事中國民族史的教學和研究,先后出版專著九部,發(fā)表論文四十余篇,共計三百余萬字。并主編出版學術刊物兩種,參著、點校著作三部。此外,還公開出版了《尤中文集》、《尤中詩文選集》、《西南民族史論集》、《僰古通紀淺述校注》等。主編的書刊有《西南民族歷史研究集刊》、《西南古籍研究》、《西南民族史研究》、《中國民族史研究》。參著有《中國歷史地圖集》(譚其驤主編)、《中國通史》(白壽彝主編)、《中國歷史大辭典》、《中國大百科全書·民族》等。
所獲榮譽
1987年,被云南省政府授予有突出貢獻的優(yōu)秀專業(yè)技術人才稱號。1995年獲國家教委第三屆普通高等學校優(yōu)秀教材二等獎,同時獲云南大學優(yōu)秀教學成果一等獎:碩士生教材之一《中國西南民族史》,1989年獲云南省教育廳科研成果一等獎;博士生教材之一《中國西南邊疆變遷史》,1992年獲云南大學優(yōu)秀科研成果一等獎。1992年獲國務院頒發(fā)的政府特殊津貼。
研究方向
尤中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地方史、民族史的研究。研究范圍及于地方史、地方沿革史、云南民族史、西南民族史乃至中華民族發(fā)展史等領域。
媒體評價
尤中——史筆書盡往古事留得寧靜和淡泊
"七十余年勤學業(yè),文林跋涉未停歇,史筆書盡往古事,留得寧靜和淡泊。"這是2005年3月25日,尤中自敘的一首詩,藉以表達其耗時51年之久的心血之作《中華民族發(fā)展史》完稿時的心情。這部460多萬字的著作預計今年9月公開出版發(fā)行。
尤老已79歲高齡,仍精神矍鑠,思路清晰。1954年,畢業(yè)于云南大學并留校任教的尤中開始講授云南民族史。本來,他的教學和科研方向只是云南民族史,但胡適的一句話"為學要如金字塔,要能博大要能高"給了他啟迪和思考。他認為,如果只局限在云南這個地域范圍內(nèi)的研究,不可能把云南民族史講清楚,因為云南各民族歷史的發(fā)展,與全國各民族,包括漢族在內(nèi)的歷史發(fā)展不可分割,所以尤中就下決心要建造一座自己的金字塔。
幾十年如一日,尤中始終堅持廣泛深入的社會調(diào)查,在對各少數(shù)民族的發(fā)展變化有深刻了解和正確把握的基礎上,他先后寫出了《云南民族史》、《中國西南民族史》等8部著作,這些著作都以嚴謹?shù)奈娘L、獨到的見解引起國內(nèi)外學術界的關注,其中,《云南民族史》獲國家教委第三屆普通高校優(yōu)秀教材二等獎,《中國西南民族史》獲省教育廳科研成果一等獎。而即將公開發(fā)行的《中華民族發(fā)展史》則被列入云南大學"211工程"建設項目,得到國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金資助。人民出版社將此書列入"十一五"期間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guī)劃,但被云南出版集團晨光出版社捷足先登,并成立編委會,傾力打造此書。有評價說"過去出版的各種中國民族專著,實際上都是講述中國少數(shù)民族史,并不包括漢族在內(nèi)!吨腥A民族發(fā)展史》則是闡述以漢族為主體的各兄弟民族的共同發(fā)展史,這在國內(nèi)史學界實屬首創(chuàng),是迄今為止全國唯一的一部完整的、真實的中華民族史。"
秉筆直書,是史學傳統(tǒng),也是尤中的做人原則。他在中華民族史的園地里辛勤耕耘,辛勤教學。從1983年至今,已培養(yǎng)了20多碩士生、14名博士生。今年是尤中先生從事學術活動60周年,"認認真真教了一輩子書、吃了半個世紀粉筆灰、寫出了8部教材的教書匠。"這就是尤中對自己的總結(jié)。
鏈接:尤中,中國民族史博導,曾任云大西南邊疆民族歷史研究所所長、西南古籍研究所所長等職,省第六、七屆人大常委會委員。1987年,省政府授予有突出貢獻的優(yōu)秀專業(yè)技術人才光榮稱號,1992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出版了《尤中詩文選集》、《西南民族史論集》等書。
—— 李沙青《云南日報》2006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