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陳貞姑,生卒不詳,陜西平利人。清代畫家。
俊琪、張會鑒編的《安康文化概覽》對陳貞姑也有記載:“陳貞姑,平利人,幼病足弱,父母憐愛之,教以讀寫并學(xué)女紅。善繪事,尤善繡佛釋神仙……平利縣令石珩(書法家)題跋贊曰:u2018機(jī)趣傳神,妙筆生花,李公(名公麟,字伯時,北宋畫家)見于閨閣也。u2019繪畫之外,其繡最負(fù)盛名……稱為u2018繡畫u2019,頗著時名?こ羌皾h中、漢口多有登門求購者,概遭婉拒,悉數(shù)送入寺觀。
人物生平
今有藏友從平利覓得一幅陳貞姑八條屏,從中可見這位清嘉慶年間殘疾女畫家的深厚功力。此八條屏為紙本、工筆設(shè)色五彩。每幅通長200厘米,畫心縱127厘米,寬28.5厘米,紙為微黃的宣紙。每幅天桿以下都有蟲蛀,有兩幅左邊緣受潮,但畫心完好。裝裱用加厚棉麻背紙,天地桿用紅綢包頭,黑綢撞邊。背紙上詩眼處均有木刻套印花圓圈,裝裱后另有人在每幅圓圈內(nèi)寫一句詩詞古語。
觀此八條屏布局,每幅上端為工筆寫意樹木、山水,中間是一帶祥云,祥云下繪主體人物。漢鐘離持蕉葉,鐵拐李拄拐持葫蘆,曹國舅持響板,何仙姑持如意,韓湘子持簫,張國老騎驢持漁鼓,藍(lán)采和肩扛花籃,呂洞賓持劍。人物不以任何背景襯托,神情莊嚴(yán)而富有個性。衣紋用筆瀟灑,剛勁細(xì)膩,設(shè)色凝重。線的畫法頗有變化,有的用重筆,有的用輕墨,濃淡參差,層次豐富。畫家筆下的人物眼神、手勢、胡須、手執(zhí)器物等都十分傳神。這里畫家賦予人物靜穆淵雅、高古清逸的仙家遺意。
據(jù)《平利縣志》記載,陳貞姑因母親有病,為孝敬母親,終生未嫁,大部分時光用以繪畫、繡佛道像。她的畫和繡品不落款識,大多贈給寺廟、道觀或親友。陳貞姑這幅八條屏亦無款識,只是在其中韓湘子一幅的詩眼處寫有“出于淤泥氵麗然一塵不染,莫有如此清潔可愛也。甥陳綱寫”。據(jù)傳世的持畫人講,先是一名為陳綱者將此畫贈給親戚,后又流落回陳家。
陳貞姑繪畫的風(fēng)格,類似工筆版畫的底稿,對后來道光、光緒年間安康地區(qū)韓景長、丁光斗的年畫制作、木刻套印有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