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出身于仕宦之家、書香門弟。自幼聰穎好學(xué),受家庭熏陶,精于金石篆刻,擅長漢隸。其篆刻藝術(shù)取法史晨、華山諸碑,蒼勁古樸,工底深厚,技藝超群。有《放廬印存》印譜存世。家藏金石拓本甚豐,為搜集、保護石刻資料殫精竭慮。 1923年,他前往瑯 臺訪古,見秦二世碑已毀,斷石棄置荊棘中,恐日久淪沒,乃運回縣城北天齊廟。次年春再度前往,道院農(nóng)舍,細(xì)心訪求,又得數(shù)石,綜校前后所得,竟成完璧,命工粘合,妥善保存。經(jīng)20余年的艱辛實踐與刻苦鉆研,集編了《漢印文字類纂》、《漢印分韻三集》出版行世。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將兩部書合編再版,認(rèn)為該書“字體鉤摹較精,具有高度藝術(shù)水平”,“是一部較好的篆刻工具書“。因而他被編入《中國美術(shù)家人名詞典》。他不僅酷愛篆刻,而且非常重視古籍碑刻的搜集。《瑯琊臺秦刻》久已失傳,他與同仁們親臨實地艱苦挖掘,終于查獲,并親書經(jīng)過(刻石現(xiàn)存于北京歷史博物館)。他還愛好詩文。其詩文律切精深,詞長安雅,詩風(fēng)淡遠。1914年與仲兄孟昭壇共結(jié)甲寅詩社,時常詩酒唱和,并著有《放廬詩集》2卷,多為寫景抒情。其后詩文多描述現(xiàn)實,如《諸城辛亥、丙辰獨立始末記》、《諸城庚午圍城日記紀(jì)事詩》、《避難紀(jì)略》、《避宼紀(jì)略》等,多為抄本,為考證諸城現(xiàn)代歷史的珍貴資料。 輯平生所見漢印文字,著《漢印文字類纂》4冊,《漢印分韻三集》2卷,1933年由西泠印社出版。
孟昭鴻是當(dāng)代書法家兼藏書家,曾居青島伏龍路。藏書最多時達十余萬卷,全為古籍,多為線裝。晚年,大都失散佚盡。在《自述》詩中言道:“牙簽十萬富收藏,一邑人推靜遠堂。三世校讎多善本,今生零落舊縹湘!弊阋娖洳毓偶卸酁樯票緯。孟昭鴻喜游覽,曾留下不少游嶗山的詩作。如五言《華樓峰》云:“半山逢道院,一杖叩云扃。泉水烹金液,巉巖矗翠屏。嵐光籠樹碧,海色入天青。極目邊關(guān)外,烽煙涕泗零。”《華嚴(yán)寺》云:“亂峰藏古寺,風(fēng)度塔鈴聲。不到俗人跡,時聞春鳥鳴。此手堪避世,有客正逃名。活火煮新茗,寒泉窗下清。”七絕《游嶗山》云:“短衣跌宕入松關(guān),竹杖芒鞋翠靄間。曉霧乍收初日上,梨花香里到嶗山!庇卧娚皆姡H重寫實,生活氣息甚濃,情景交融,令人如臨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