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紀(jì)事
秦昭王十七年、魏昭王六年(前二九0),韓國派人游說秦昭王,勸說秦攻魏,而不再攻韓;又向秦國獻(xiàn)地求和。秦與韓國媾和后,集中兵力,大舉攻魏。秦相魏冉親自率兵出擊,迫使魏國割讓河?xùn)|(今山西西南部)換取魏國的蒲阪(今山西永濟(jì)西)和皮氏(今山西河津西)。次年,秦國又派大良造白起、左更司馬錯(cuò)率軍伐魏,進(jìn)軍到軹(今河南濟(jì)源東南),攻占包括垣邑在內(nèi)的大小城邑六十一座。
雜譚逸事
韓成陽君朝見秦王
在秦國的接連攻打之下,韓國損失慘重,南北兩個(gè)紿鐵中心一一宛(今河南南陽)和鄧(今河南孟縣西)均被奪走,便打算向秦國求和。韓國成陽君主張韓、魏屈服于秦,被魏昭王拒絕,的圭建議以秦國將扣留成陽君,使他不敢去秦國,但成陽君不為所動(dòng),韓僖王六年、秦昭王十七年(前二九0),他與東周國君同去秦國朝見秦昭王。成陽君向秦昭王表示,韓國愿意屈服求和,并獻(xiàn)上武遂(今山西垣曲東南)二百里土地,秦韓媾和結(jié)好。
韓相公仲侈死
韓僖王六年(前二九0),韓相公仲侈為使秦國不再攻韓,派韓珉向秦國求和,并割讓武遂(今山西垣曲東南)二百之地于秦,秦昭王應(yīng)允不再攻韓。韓珉在秦期間,韓相公仲侈死。
韓辰相韓
韓僖王六年(前二九0),韓相公仲侈死,韓僖王任命韓辰為相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