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薛崗梧,別號炎年,1901年6月出生,湖南省石門縣泥沙鄉(xiāng)人。幼時過繼給伯父,后因伯父、伯母亡故仍隨生父生活。薛乃當?shù)鬲毿,故備受大族欺凌,如此?shù)年致家境日窘。
學業(yè)經(jīng)歷
薛崗梧1909年入私塾啟蒙,當年念完《三字經(jīng)》。1910年開始則每年讀書數(shù)月,至1913年終因長進不大及家貧停學,歸家做打柴、割草等農(nóng)活。次年舉家遷往張家灣租種劉姓水田,辛苦勞作四五年后家境漸趨好轉,遂于1920年秋重新入讀要武私塾。1922年7月考取石門縣立中學,一年后因母歿肄業(yè),仍回家從事耕種。
在鄉(xiāng)間目睹社會腐化、匪霸橫行,父親亦兩次被抓去捆綁吊打,薛崗梧心中憤恨不平,然苦于族寡人孤,未得力量反抗。時逢軍閥唐榮陽到泥沙鄉(xiāng)招募新兵,遂商得父親同意投入其部補充第一連,由新兵當?shù)街惺俊?/p>
1925年7月隨軍隊被賀耀祖繳械而回家閑住。1926年2月應母舅之邀赴廣東投考黃埔軍校,抵粵后適逢軍校第十八次招考結束,無奈住旅館蹉跎時光?鄲炛忻刻焐细浇猩焦珗@徘徊,偶遇一已考取軍校欲棄學的伍姓男子,遂以時幣10元錢購買其入伍證,方得以5月入校。
主要功績
薛崗梧初入廣州沙河入伍生部第一團三連,后升學至第五期步科第二大隊六隊。1927年學習期滿,即開赴南京國民黨十四師十二團五連見習。10月隨部渡江繼續(xù)北伐,代本連少尉排長。1928年10月回師浦口,隨后參加蔣桂、蔣馮閻等軍閥混戰(zhàn),遞升中尉排長、上尉連長。1933年5月調防湖北花園,次年2月開赴福建浦城,升任八十八師少校營長,時師長為陳明仁。10月赴廬山軍官團第二期受訓一月,因耽擱歸期被撤職,到武昌閑住。1935年5月由陳明仁介紹到南京訓練總監(jiān)部國民軍訓委員會教官班受訓三月,結業(yè)后任少校軍訓教官。
1937年8月薛崗梧赴中央軍校軍官教育隊受訓,次年10月調升第十四補訓處一團中校團長,旋赴四川資陽內江一帶整訓。1939年10月部隊改編為新三十三師,開赴廣西后調二十五補訓處野戰(zhàn)補充團任中校團附,不久集體加入國民黨。1941年3月因故離職,7月經(jīng)人介紹前往河南洛陽十三軍部任中校服務員兼軍官第一區(qū)隊長。1943年4月調三一干訓班任中校教育副官,駐葉縣訓練,半年后升任上校主任。
1945年7月薛崗梧調整編三十三師九十八團任上校團長,駐安徽整訓。是年11月開赴濟南,于臨城被解放軍阻擊,圍困十月有余。突圍后三十三師改編為八十二旅,調任上校副旅長兼編余軍官隊隊長。1946年冬奉令調武漢,擔任警備任務。因不滿于國民黨的反動與黑暗,于次年6月請假離隊。1948年5月與人合伙在武昌開設民生機器米廠,自任經(jīng)理,后因經(jīng)營不善歇業(yè)。12月返湘,應陳明仁之邀任三○七師副師長,開往湖南黔陽一帶“剿匪”。1949年8月由陳明仁派往六十二師任副師長,策反師長夏日長,幾經(jīng)周折后于10月13日在邵陽下石江戰(zhàn)場起義。起義后赴貴州,于1950年1月攜家眷返湘。1955年任湖南省人民委員會參事室參事,1966年加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