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何福煦(1919—1990),廣西灌陽官莊村人。小時在家讀私塾。后入本縣昭文高小、桂林初中、桂林高中念書。1938年高中畢業(yè)會考,因名列前茅免試入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念書。1942年大學畢業(yè),獲工學士學位。1944年春,與其胞兄福照參加廣西省公費留學考試,同時考取留美。因抗日戰(zhàn)爭延至1946年冬赴美留學,先入加利福尼利大學念書,后到科羅拉多礦業(yè)學院深造。1948年7月獲冶金工程碩士學位。1949年8月,與胞兄一同回到祖國,任廣西大學教授兼礦冶系主任。1952年調(diào)任中南礦冶學院教授兼冶金系主任、稀貴金屬教研室主任。1956年又兼任中國科學院冶金陶瓷研究所長沙分所研究員、冶金室主任。早年在美國從事“含錫鎢礦砂浮選研究”,取得了良好研究效果;貒院螅瑥氖隆吧閴A渣綜合利用”、“細菌冶金—從廢電子元件中回收黃金”、“粉末冶金連續(xù)成材新工藝的研究”等,取得重大成果。先后擔任了《有色金屬提取冶金手冊》副主編及其第一卷《有色金屬及其資源》卷的主編,并參與編纂《冶金工業(yè)辭典》、《英漢大辭典》等大型工具書。在逝世前幾天,抱病參加《冶金百科全書》的《有色冶金卷》編纂工作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