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翁待舉是太學(xué)生,因文字出眾,得居上舍。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登壬辰科莫儔榜進(jìn)士,為詔安第一個(gè)進(jìn)士。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任興化軍知事。操勞政務(wù),外宿衙署,夜間遲睡,天初亮即起床。自己煮粥,在燈下誦讀《中庸》一遍,才開始辦事。遇到有人以私事請托時(shí),他斷然拒絕說:“我拿這枝筆批辦公事,準(zhǔn)與不準(zhǔn),好像神明都在旁鑒察,欺心違法不得!”私請的人慚愧退出。宋代興化,苛捐雜稅繁多,許多沒有名堂的稅稱為“諸色錢”。漁民捕魚要交漁稅,采集海苔、海藻、海帶諸物也得納稅交錢。翁待舉覺得很不合理,上章奏請蠲(juān 同“捐”)免了。紹興二十四(1154年)年初至二十六(1156年)年任瓊州知州,卒于任所,葬于漸山西姑庵。興化人感念他的德政,把他祀于名宦祠。家鄉(xiāng)人也感于翁待舉高風(fēng)亮節(jié),與后來陳景肅(南宋高宗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進(jìn)士)、吳大成、薛京、楊耿、楊士訓(xùn)(南宋寧宗慶元二年1196進(jìn)士)、鄭柔等祀于七賢祠(七賢庵),后人合稱之“漸山七賢”。
翁待舉曾參加編纂《道南源委》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