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在武學(xué)方面扁囤和尚以棍法著稱。
拜師少林
《扁囤和尚碑》云:“扁囤禪師者,號無空,禹州陳氏子也。年逾二十,投 少林寺,禮梵僧哈麻為師,請求法名。師曰:u2018道本無形,何名之有?u2019空曰:u2018三世諸佛,皆有名號,弟子安得獨無?u2019師授一《心經(jīng)》,讀至u2018五蘊(yùn)皆空u2019,豁然大悟。曰:u2018身尚是幻,何處求名?u2019
一日,手編大囤于師前。師指曰:u2018扁囤是汝名也。u2019答曰:u2018既名扁囤,內(nèi)也無空?u2019師曰:u2018教外別傳,方契此語!”
扁囤是當(dāng)時著名的神異高僧,關(guān)于他事跡,傳世資料尚多,主要有三種:一是清 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少林寺志》收錄有“匾囤和尚碑”, 明英宗曾孫新昌王朱厚尊撰文,時在 隆慶二年(公元1568年),原碑已失。二是“匾囤禪師行實碑銘”,直隸安慶府通判承德郎杜欒撰書,隆慶三年(公元1569年)立石, 少林寺塔林。三是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峨眉山志》中“匾囤禪師”傳文。
得見真佛
扁囤出師后,北渡黃河,至中條山頭陀,忍歷風(fēng)雨三個月;又至神仙山(河北省阜平縣北)大川老人處,益悟禪理。后來,他又到四川,在峨嵋山頂結(jié)茅以居。據(jù)說,一天他見到阿彌陀佛手執(zhí)《大阿彌陀經(jīng)》一部,對他說:“藏內(nèi)有經(jīng),藏外全無。付授于汝,廣令傳化!庇谑牵舛诒阒芰饔顑(nèi),廣說《大阿彌陀經(jīng)》并印造多部流傳。他到京師時,上至 王公,下及士庶,皆禮敬之。御侍張公等為之創(chuàng)庵于京城之西北隅。此庵宏敞、嚴(yán)麗,收有大藏經(jīng),他便和弟子們在此宣揚 凈土法門。
若干年后,他返回少林寺,把張公所施白銀三百兩轉(zhuǎn)施少林寺,親率眾僧,大開法筵。
修行雞足
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云南雞足山志》“匾”條:和尚不知何許人,居百接橋東土龕。日惟種圃,夜則跏趺,常以草席為,趺座其中,形稍匾,故人呼為匾和尚。人傳師持緊那羅王神咒。是夜盜數(shù)人旋繞旁,至?xí),迷惑不得去,盜叩頭求釋,師以手揮之乃去。鼓山常有妖出,人不敢行,師以咒制之,妖遂息。山中僧眾豎降妖坊于法華庵旁,今故址尚存。
少林武僧
扁囤武藝高強(qiáng),曾解救苗民于水火之中。而少林俗家弟子程宗猷著《少林棍法闡宗》,又說哈麻師“以拳棍授扁囤”,這就是“夜叉棍”的來源。 南少林的“少林武術(shù)大事記”中也有對此的記載。
圓寂夔州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他擬重返峨嵋山。乘船行至夔州(今四川省奉節(jié),即古 白帝城)時,他說:“道曠無涯,逢人不盡!彼斓前抖俗拧M綄O普明、普云等人將他歸葬于少林寺。這普明,就是主持修建“十方禪院”的人。
歸葬少林
扁囤和尚圓寂后,普明等說“少林,吾師發(fā)身之地也! 遂列瘞少林之祖塋,也就是著名的少林塔林,建塔安裝,稱“扁囤塔”。
扁囤塔扁囤塔位于塔林東北部,建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仲秋,為喇嘛式磚塔,高約6米。塔底部為六邊形,高1.85米。塔身為鼓狀體,前部有正書額文,刻“乾沒哪塔扁囤和尚靈塔”,乾字已湮滅,后無塔銘。塔上部為六邊形,每邊各有一 神龕。其頂為石制塔剎。塔身風(fēng)化嚴(yán)重,向北方傾斜。塔前有扁囤行實碑。扁囤塔是塔林中造型較為獨特的塔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