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卓彝于順治四年(1647年)中式丁亥科二甲第二十三名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官至左庶子。
順治四年1647年丁亥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 賜進士及第 共3名
呂宮-程芳朝-蔣超
第二甲 賜進士出身 共57名
于明寶-周啟嶲-李及秀-王大礽-錢祖壽-徐兆舉-顧鏞-郝惟訥-徐果遠-張弘俊
馮溥-方若珽-張安茂-唐朝鼎-須兆祉-宋征輿-佘一元-馮右京-李昌垣-陳卓
莊正中-楊鼎-張??-卓彝-王鳳鼎-冀如錫-黃機-諸舜發(fā)-宋琬-馬光裕
劉思敬-蔣之紱-蘇霖-高翺-翁長庸-李目-傅長祺-劉履旋-馮達道-李宗孔
趙函乙-許煥-竇遴奇-陸有聲-姚玄煐-秦仁管-范朝瑛-陸元龍-秦才管-谷應(yīng)泰
胡芝發(fā)-胡惟德-聶政新-楊世學-陳偉-李敬-宋學洙
第三甲 賜同進士出身 共238名
王采-張九征-王輔運-孫宗彝-陳忠靖-胡升猷-鄭之璞-朱克簡-李蔚-王伯勉
蘇東柱-劉德炎-陸運熺-王灝儒-蕭家蕙-孫應(yīng)龍-張光祁-馮雷鳴-湯調(diào)鼎-鄧旭
杜漺-常若柱-潘泗水-黃敬璣-史允琦-季芷-田國足-顧仁-吳六一-唐稷
杜果-馬鳴蕭-張元樞-李澄-武纘緒-石瑋-郝翀翰-楊毓蘭-戚良宰-萬方慶
何棅-王章炳-岳峻極-李之芳-呂大猷-劉元運-董玫-王三畏-馮斑-任文曄
王之鼎-李憲-高明-李中白-堵廷棻-莊冏生-孫自式-郭亮-楊大功-周繩烈
曹垂璨-郭方-李應(yīng)軫-傅云鵬-徐謙生-章云鷺-方亨咸-李長青-李瑛-劉璽
葉子循-馬云舉-譚希閔-董大翮-王際有-李孟雨-蔣胤修-周文燁-徐鼎-施鳳翼
郜煥元-王家楨-李如瑜-張畢宿-劉芳聲-王熙-丁同益-張寬-葉甘棠-羅云逵
朱鳳臺-王訓-顧予咸-錢裔禧-王世噩-張能鱗-賈浚-晉淑說-張王治-吳守采
張九嶷-馮旦-王章-張秀實-任天祚-王翰-徐我達-繆慧遠-樊鴻選-朱長泰
張夙成-徐可先-朱之翰-李長秀-王晉-朱士沖-趙瑾-婁維嵩-曾振甲-袁秉銓
邵擢-郭四維-羅森-錢綎-劉源湛-王康侯-楊本春-孫根深-段袞-王象天
連城-于云石-陳一道-胥庭清-楊藻鳳-褚振聲-張珥-張昊-程汝璞-張臺耀
汪浴日-武全文-高仁度-楊泰-汪永瑞-劉玉瓚-葉舟-柴望-賈弘祚-黃炳啟
李彥珂-靳秉璋-朱虛-王允諧-趙志忭-溫樹珖-邢若鵬-賀運清-范印心-羅大猷
朱天寧-葉嘉征-崔掄奇-王廷機-阮鞠廷-錢世錦-焦象賢-張祚先-王榜-董上治
薛眉-吳用光-葛陛-呂鳴純-王秉直-李陶-靳龍光-孫自成-劉復鼎-劉振
趙來鳴-劉緝堯-薛耳-高光國-盛交-劉幬-許襄-喬來鳳-劉允謙-王建中
史樹駿-江中楫-陳廷楹-朱廷瑞-李廷樞-龔景運-王勸-周文華-宋國彥-喻勛
李人龍-王道隆-米襄-楊六德-李世洽-慮毓粹-張鯤翔-蔡瓊枝-穆爾謨-趙編
徐明弼-馮美玉-萬應(yīng)皋-郜炳元-吳道凝-蔣爾琇-季振宜-余國柱-葉騰鳳-李生美
劉禆-相啟運-田萃禎-李倩-王起彪-蔡含靈-王民瞻-周嘉植-史士僎-胡揚俊
鮑鳳仞-程萬里-杜良祚-邢以正-劉惠恒-張暉-李純質(zhì)-虞寧
卓姓起源
卓(Zhuó)姓
出自羋姓,是春秋時期楚國王族的后裔。楚威王有個兒子名叫公子卓,其后代以祖字為姓,稱為卓氏。根據(jù)考證,卓氏是發(fā)源于2800多年前的楚國。又據(jù)《戰(zhàn)國策》中有卓氏是楚大夫卓滑之后這一說法。另外《姓氏考略》上提到,卓姓望出西河。古代的西河,即今山西省陽城,全國卓姓人家的老家便在這里。望族居西河郡(今山西省離石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