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考中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歷任云南鄉(xiāng)試主考,貴州學政等職,官至弼德院秘書長。
光緒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 賜進士及第 共3名
劉福姚-吳士鑒-陳伯陶
第二甲 賜進士出身 共132名
惲毓嘉-張鶴齡-李云慶-周學銘-趙啟霖-周景濤-宗室寶熙-汪詒書-田智枚-屠寄
湯壽潛-伍銓萃-黃炳元-杜彤-許貞干-范德權-汪洵-王良弼-史悠咸-賴鶴年
徐中銓-李希圣-廬維慶-張元濟-張瀛-胡繼瑗-饒士瑞-陳錫瓚-陳希賢-譚啟瑞
黃爾漚-林國賡-李哲明-蔡元培-夏孫桐-吳家俊-劉恩黻-何藻翔-翟化鵬-范家祚
朱家寶-章士荃-葉爾愷-郎承謨-尹昌齡-劉可毅-劉潤珩-李豫-寇宗俊-趙國泰
丁昌燕-程利川-趙熙-衡瑞-裕紱-伏衍義-王得賡-呂存德-方家澍-武延緒
周鈞-沈文瀚-吳士武-趙士琛-傅國英-李慶棻-王銘淵-謝甘盤-張榕蔭-藍鈺
吳鈁-池百煒-王仁俊-延燮-曹廣植-傅增淯-高寶鑾-曾習經-周汝鈞-郭會準
林頤山-姚晉圻-劉顯曾-吳良棻-陳兆豐-顧瑗-牟育-王慶垣-江逢辰-蔡鎮(zhèn)藩
孫多玢-龔心銘-周頌聲-袁寶璜-葉德輝-周云-王汝漢-連甲-李書翰-張祖厚
饒軫-哈銳-杜賓羽-耆齡-唐文治-潘葆良-陳毓鑫-貴誠-桂森-存慶
胡鼎彝-張瑞芬-文龍-陳樹屏-貽谷-趙鼎仁-王廷贊-沈寶琛-趙蘭田-陳應辰
楊洪勛-丁福申-杜作航-俞鴻慶-高錫華-恩豐-李振甲-周鳳翔-恩齡-黃允中
曾述棨-李宗膺
第三甲 賜同進士出身 共182名
饒寶書-章文綬-馮舜生-常棣華-王殿甲-趙協(xié)莘-渠本翹-呂懋光-孫友萼-孫樂嘉
李兆春-錢錫爵-尚其亨-齊紳甲-熙彥-汪忠杰-陳鳳藻-陳巨前-馮鏡泉-張炳文
鐘為楨-丁麟年-胡從簡-王家驥-鄧廷佐-洪汝源-李慎侯-汪文綬-文緝熙-吳思讓
陳瑜-何慶輔-張祖望-王寶瑜-陳乃賡-張聯(lián)駿-顧仲安-芳鎮(zhèn)-周學海-管世駿
譚子俊-王世楨-萬云路-宋書升-焦忠賢-宗錦晨-陳福蔭-喬國楨-張延齡-陳登元
陶福履-孟廣謨-李蘊華-張維城-宗室溥岳-陳雨農-陳祖綬-溫錫純-吳寶镕-羅迪楚
長紹-蔣士瑆-王慶埏-楊楷-汝作枚-趙傳琴-高增爵-呂森-張心鏡-阮士惠
關天眷-劉鐸-胡壽榮-馮永圖-徐德溉-田寶蓉-屠爾敏-莫鎮(zhèn)疆-汪慶生-雷寶荃
呂曾-夏時濟-陳存志-洪景楠-蔣廷黻-王光棣-李蘭馨-孫培元-施啟宇-左崇典
張鎮(zhèn)芳-伍元芝-安秉介-甘作賡-黃鴻逵-宋企適-許克家-高逢源-許文森-李宗森
唐詠-陳棣堂-盧維雍-葉浚-籍忠宣-嵩瑞-阮大定-朱本-李翰屏-李時燦
盧秉鈞-李祥麟-劉亮藻-賀欣-于相德-劉鐘瓊-翁立德-劉正??-謝德昭-李華芬
陳偉勛-牛瑗-鄭炳章-湯原銑-蹇念典-郭兆春-王懋昭-劉素存-密昌墀-王克鼎
李心地-王室藩-錄德-孔昭倩-裘鴻勛-龔心鑒-葛文模-李培之-傅仲濤-劉積義
楊介康-蘇夢蘭-劉瑞璘-沈樹人-汪棣昌-楊??-王麟熒-和庚吉-楊敬遠-岳齡
陸廷楨-劉能-李作楷-孫尚仁-趙鴻-郝增佑-秦士麟-王云清-武光樽-劉坦
徐聰-李祖壽-朱云從-張明允-洪兆麟-黃士俊-戴錫之-劉珊瑸-鄺兆雷-壽椿
丁錫奎-王樹鼎-承勛-劉藜青-趙子璨-檀家琮-趙鑾揚-管廷綱-周培懋-游三立
孫壽翼-楊士晟
田姓起源
田姓來源有二,皆出自媯姓:1。出自媯姓,媯滿之后,為|陳氏所改。相傳帝舜當天子之前,帝堯把兩個女兒嫁給了他,讓他們在媯汭河邊居住,他們的祖孫有留在媯汭河一帶的,就是媯姓。周武王滅商后,建立了周朝,便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找到了帝舜的后裔媯滿(為帝舜之子商均的第32代孫)。武王封媯滿為陳侯,史稱胡公滿、陳胡公。春秋時,陳桓公的弟弟在陳桓公死后殺死了太子免,自立為陳歷公。太子免的兩個弟弟欲報殺兄之仇,就趁陳歷公去蔡國時把他殺了,兄弟二人相繼為國君,就是陳莊公和陳宣公。陳宣公晚年打算立寵姬所生的兒子為太子,就把先前所立的太子御寇殺了。陳歷公的兒子叫陳完(為媯滿的第10代孫),他同御寇的交情很好,御寇被殺后他怕被株連,便逃到了齊國。齊桓公就將他封于田地。陳完因為逃到了齊國,不愿用原來的國名為氏,遂以采地為氏,改稱田氏。傳至田和任齊國相國時,他將齊康公放逐到海上,自立為君,于是,姜姓齊國成了田氏齊國。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田氏代齊”。
2。出自媯姓所改。明朝初年有輔佐惠帝的媯子澄,因廢削諸藩之權,而引起了靖難之禍,京師不久便被各諸侯攻破,媯子澄被俘獲,不屈而死,他的兒子為避禍而改名換姓為田終。后子孫也以田為姓,稱田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