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張日旼(生卒年不詳),字穆侯,號熙齋,南溪都(今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鎮(zhèn))排山良村人。幼年聰明潁悟,勤奮好學。家貧,其父務(wù)農(nóng),極力教之。
日旼曾從瓊山進士謝寶就讀,是謝寶的得意高徒。登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進士,金德瑛榜。選任云南宜良縣知縣,為政崇尚簡易,注重教化,以課士訓農(nóng)為務(wù)。宜良地瘦民窮,日旼奏準奉委修浚銀汁河,自己獻捐俸金千馀。又開鑿灌渠——張子溝于北屯40余里,灌溉陸涼、路南、宜良三州縣,使瘠土皆變成膏腴之地。地方百姓感恩,建報德祠於河頭,刻肖像祀之。后調(diào)任新平知縣,治理政事,一如宜良,故政聲遠播,名揚南疆,不久,升路南州知州。張日旼中進后做官,村中的侄子想張日旼給他們找事做,也想當小官,張日旼卻說:“公中公進士,依織依竹器!焙笠蚋竼剩旄骛B(yǎng)丁憂,守墓一年,以表孝心。因哀傷過度,以致?lián)p毀身體,遂辭世。享年65歲。宜良、新平百姓聞耗,俱設(shè)祠祀文,列為名宦。
日旼葬于文昌縣東路鎮(zhèn)羅錦山村邊,旨建牌坊旌表!拔幕蟾锩逼陂g,墓被挖毀,牌坊被折除。
日旼為人直率豪爽,敦仁好俠,尤其體恤民難,同情“微賤”。相傳青年時代,曾與同鄉(xiāng)阿月姐(富戶女婢)相好,倆相唱和山歌,至今猶膾炙人口;又在瓊臺書院讀書時,憐憫鎮(zhèn)臺侍女李英娘,并結(jié)為情侶。瓊劇和粵劇《搜書院》即依其人其事編成。日旼從謝寶讀書的時候,師生互逗軼事甚多,至今民間尚流傳著很多關(guān)于張日旼與謝寶的故事。
日旼滿腹經(jīng)綸,才華卓眾,享有“海南第一才子”之美譽。但長期勤于政事,無暇詩文,卒后沒有文章著作傳世,僅有民間流傳的趣聞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