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聶國心,男,1960年9月生,江西省武寧縣人。1983年7月畢業(yè)于江西師范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學士學位。1989年7月畢業(yè)于曲阜師范大學中文系,獲文學碩士學位。2011年6月畢業(yè)于南開大學文學院,獲文學博士學位。當過機械工人,中專教師,出版社編輯,做過校長秘書和高校幾個部門的領導工作。1997年6月,晉升副教授職務,F(xiàn)為廣州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
主要從事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為本科生開設過的課程,主要有“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思潮”、“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專題研究”、“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名著導讀”、“美學”、“文學理論”、“外國文學”、“馬列文論”、“公共關系學”、“秘書學”、“演講學”等。在《齊魯學刊》、《文藝理論與批評》、《東岳論叢》、《山東師大學報》、《文學自由談》、《江西社會科學》、《江西師大學報》、《粵海風》、《現(xiàn)代語文》、《毛澤東思想研究》、《天津大學學報》、《河南師大學報》等學術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30余篇,參編教材2部。
主要學術成果有:
《酒神精神與郭沫若早期詩論》,《聊城師院學報》(哲社版)1988年增刊。
《激情與矛盾:丁玲創(chuàng)作的思維特點》,《江西師大學報》(社科版)1996年第3期。
《丁玲創(chuàng)作內(nèi)容的演化》,《江西社會科學》1996年第12期。
《論丁玲創(chuàng)作的情感歷程》,《江西社會科學》1999年第2期。
《中國現(xiàn)當代啟蒙文學屢遭挫折的幾個原因》,《粵海風》2003年第5期。
《反封建意識與生命意識的完美融合——重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廣州大學學報》(社科版)2003年第8期。
《魯迅作品中的生命意識》,《現(xiàn)代語文》2005年第7期。
《一串生命的音符——讀弓木的詩隨感》,《江?v橫》2007年第4期。
《王國維治學的思維方式》,《粵海風》2007年第6期。
《論〈隨想錄〉的價值和意義》,《現(xiàn)代語文》2008年第1期。
《〈隨想錄〉:巴金晚年的真誠懺悔與回旋性徘徊》,《東岳論叢》2008年第2期。
《巴金早期創(chuàng)作:從社會革命到文化啟蒙的逆向轉(zhuǎn)變》,《文藝理論與批評》2008年第5期。
《“五四”新文學關于女性解放的一個悖論性主題》,《天津大學學報》(社科版)2009年第1期。
《〈憩園〉〈寒夜〉:巴金走向絕望的文學巔峰》,《齊魯學刊》2009年第2期。
《構建“革命文學”的三種想象》,《齊魯學刊》2012年第3期。
《創(chuàng)造社“元老”們倡導的“革命文學”》,《河南師大學報》(哲社版)2012年第3期。
《沿著魯迅的思路細讀〈阿Q正傳〉》,《現(xiàn)代語文》2012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