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清乾隆末年,觀察師彥公利用法王廟古柏售價,又得鄉(xiāng)里相助,于西莊興建古柏書院,建有講堂、灶房、宿舍等。北原寒士肄業(yè)稱便,狀元王杰撰《古柏書院碑記》。
師彥公以老辭官后,回居鄉(xiāng)里。嘉慶十二年(1807),給文廟捐銀5000兩,資助舉貢生赴試。在本村購置義田,舉辦義學(xué),還為黃河龍門岸石壁補置鐵樁、鐵環(huán),以利船手沿攀上行,今尚有遺跡。《大清仁宗;实郏螒c朝)實錄》載:嘉慶九年(1804)正月戊午,予陜西故江蘇揚州同知師彥公,入祀鄉(xiāng)賢祠。
作品
龍門大石上原有“奠高山大川”五字,系師彥公手書,惜已不存。
西莊法王廟磚刻“救封法王之墓”,亦為其手書,尚保存完好。
“看路滑”是師彥公致仕后應(yīng)邑人之邀而題寫的,見于西莊鎮(zhèn)井溢村一磚建拱門。路滑含世路艱險之意。身居道臺之位的師彥公,寫出如此白語警句,可以說是其為官多年的心得體會,看似淺顯,實則深奧。奉勸鄉(xiāng)鄰時常保持戒懼心理,謹(jǐn)慎從事。
子孫
生有五子:長子師亮采,嘉慶戊午舉人,江蘇海州知州;次子師志鵬,海南衛(wèi)糧通判,出嗣其叔;季子師慕祖,上海河廳同知;四子師得運,江南江防營守備;五子師兆熊,宣化府知府。
孫十一,皆仕宦,長灼,任戶部郎中,名尤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