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古約翰

    古約翰

    古約翰(1859—1936年),原名JohnathonGoforth,來自加拿大的著名來華傳教士。出生于一個農民家庭,長大后學習神學,1887年被加拿大長老會按立為牧師。1888年來到中國從事傳教活動,先是在上海,后來又到山東、河南等地進行布道。古約翰是一位典型的傳教士和布道家。他在中國所宣傳的教義和思想,尤其是在河南省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

    簡介

    古約翰(Jonathan Goforth, 1859-1936)于1859年2月10日出生在 加拿大 安大略省西部一個小鎮(zhèn),父母都是移民,分別來自 英國 約克郡和 北愛爾蘭,以務農為生,拓荒墾殖為業(yè)。夫妻共育有十名男丁和一位女孩,古約翰排行第七。由于家境貧困,加上人口眾多,食指浩繁,生活倍形艱苦。母親珍妮敬虔愛主,經常教導兒女從小閱讀圣經,并且每日一同禱告,向神認罪,祈求赦免。古約翰緬懷童年往事時說:“母親慣常要我誦讀詩篇給她聽,所以由五歲開始就會大聲朗誦,不期然養(yǎng)成背誦圣經的習慣,使我畢生受用,終身蒙福!

    年輕時的古約翰,興趣是修讀法律,盼望成為律師或政治家。然而他經常聆聽坎墨倫牧師的主日證道;他以堅決、滿有能力的話語,要求會眾不可消滅圣靈的感動。在潛移默化下,古約翰完全降服在基督面前,毫無保留地接受耶穌基督作他的救主。后來他見證說:“我18歲時重生得救,雖然簡單,卻是徹底的。從那日開始,正如保羅所說:u2018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F(xiàn)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_面活著。u2019(加拉太書2:20 上)” 他立下決心委身予神,打算終生從事宣教工作。不再熱衷作政治家,轉而進入多倫多長老會的諾克斯神學院(Knox Collage)攻讀,把自己的時間完全擺放在研讀神話語_面,冀望有牢固的基礎,裝備妥善,為主所用。

    他的傳教活動中心是在河南省的安陽,他利用當?shù)氐霓r民作為布道員,發(fā)展了許多信徒。1919年他受到中國著名的“基督將軍”馮玉祥的邀請,前往他的軍隊中布道。以后他又到中國的其他許多地方布道,很多中國教徒都參加了他的活動,直到1935年,由于疾病的原因回到加拿大,1936年去世。

    生平年歷

    古約翰( Gu Yuehan , Jonathan Goforth)

    于 1859年2月10日出生在 加拿大安大略省(Ontario)西部的一個小鎮(zhèn),父母都是移民,分別來自英國約克郡和北愛爾蘭,以務農為生, 拓荒墾殖為業(yè)。夫妻共育有十個男孩和一個女孩,古約翰排行第七。由于家境貧困,加上人口多,生活倍加艱苦。母親珍妮敬虔愛主,經常教導兒女閱讀圣經,并且每日一同禱告,向神認罪,祈求赦免。古約翰緬懷童年往事時說:“母親慣常要我誦讀詩篇給她聽,所以由五歲開始就會大聲朗誦,不期然養(yǎng)成背誦圣經的習慣,使我畢生受用,終身蒙!薄

    古約翰

    18歲那年,父親開始讓他管理古家的第二座農場,結果他把每件事情都處理得井井有條,令父親大感欣慰。不過直到這個時候,古約翰對屬靈的事情并不很在意,一心只想將來能夠從政,因為他認為“農村需要政治家”。他經常在一天工作結束后,放棄休閑的機會,走路去參加幾哩外的政治性集會,或者獨自一人跑到屋后的沼澤地去訓練演說的技巧。u2028u2028然而有一天,當他參加主日崇拜的時候,圣靈感動了他,使他愿意放棄自己設計的人生藍圖,而將生命的主權交給主來管理。后來他見證說:“我18歲時重生得救,雖然簡單,卻是徹底的。從那日開始,正如保羅所說:u2018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F(xiàn)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著”(加2:20 上)。他立下決心委身于神,打算終生傳道。此時,由加拿大長老會差派到臺灣宣教的 馬偕牧師( ),剛好回來休假。他到處演講,呼吁年青人跟隨他到臺灣去,協(xié)助他開荒布道。此事令古約翰深受感動,遂產生前往海外宣教的負擔。

    高中畢業(yè)后,古約翰進入多倫多長老會的諾克斯神學院( )(位于美國 勞德代爾堡)攻讀,把自己的時間完全擺放在研讀神話語里面,冀望有牢固的基礎,裝備妥善,為主所用。他積極的在同學中挑旺海外宣道的熱忱,甚至還節(jié)衣縮時,將省下來的錢大量加印 戴德生著的《中國屬靈需要與要求》(China’s Spiritual Need and Claims)與其它有關中國的書冊,分送給別人。

    為了爭取傳福音的經驗,他不斷向多倫多附近的貧民窟逐家逐戶布道。據(jù)古約翰自己統(tǒng)計,他一個夏天就先后探訪過960戶人家;曾在一個下午,帶領三個人悔改信主。此外,他亦找尋機會到監(jiān)獄向囚犯宣講福音,勸導他們在基督里成為新造的人。凡此種種,使古約翰對宣教工作充滿興趣,并且信心十足。

    1887年6月,加拿大長老會終于作出決定,差派古約翰聯(lián)同史密斯醫(yī)生( )前往中國宣教。同年10月,古約翰與邂逅多年,從英國倫敦移民過來的羅莎琳德·貝爾-史密斯( )結為夫妻。她雖然沒有讀過神學,卻具備宣教的激情和熱忱,可謂志趣相投,能夠互勵互勉,彼此扶持,一同肩負起到海外宣教的重任。

    1888年初,古約翰夫婦經歷了長途跋涉,繞行大半個地球,輾轉抵達中國山東省的煙臺,成為他們初到的立足點。古約翰打破中文的語言障礙后,遂前往河南省事奉。古約翰在中國的第一個固定工場位于河南省的北端,這個地區(qū)是中國古代文化的一個中心,尤其是被他們選為基地的彰德府(今安陽),更是商代后期長久建都之地。然而這里也是一個反教氣氛相當濃厚的地區(qū),不易獲得居民的信任與友誼。

    u2028當英國宣教士 戴德生( )獲悉古約翰有意以此為工場時,特地寫了一封信給他,叮嚀說:“弟兄啊,如果你想進入河南省傳福音,一定要以膝代步。 )!” 從此“以膝代步”這句話就成為古約翰與豫北同工們的座右銘,無論大小事情,除非先有充分的禱告,絕不敢冒然采取行動。

    古約翰起初經常受到當?shù)鼐用竦臄骋、叫罵、追逐、被投擲泥塊、糞便,甚至遭受石頭襲擊亦是慣常之事。面對此等環(huán)境,古約翰卻毫不膽怯,不以此為羞辱,仍抱持大無畏精神,以最忍耐心態(tài)戮力以赴,再接再厲冒死前往講道。經過長時間試煉,居民感念其誠,態(tài)度逐漸有所轉變,講道時為他提供椅子,還帶來安放圣經的茶幾,并以茶水招待。

    由于天氣酷熱,他們的第一個小孩死于急性痢疾,這對他們夫婦實在是很大的打擊!終其一生宣教生涯,他們十一個孩子中有四個在中國病死。但古約翰仍矢志不移的愛中國人的靈魂,他說:“神把我心愛的女兒收回去,當然有他的美意,我們祈禱說,因著這件事使我們更加配得傳福音給那些千千萬萬走向死亡深淵的人,告訴他們主耶穌已經戰(zhàn)勝了死亡的權勢!”

    1900年夏天,正當河南省布道工作滿有成效之際,一次史無前例的巨大災劫,震撼了在華西方宣教士。義和團之亂,挑起國人仇外情緒,到處追殺洋人泄忿,對遠道而來舍己為人、滿有愛心的西教士亦不放過。古約翰全家在風聲鶴唳的恐怖氣氛下,在四圍喊殺的凄厲聲浪中逃亡,經歷了長達20多天生命朝不保夕的恐怖日子,托庇神的護佑,方才虎口逃生。雖然古約翰差點喪命,但他毫不怨恨中國人。義和團之亂后,古約翰重回豫北的宣教工場。此番他決定深入到更邊遠的地區(qū),去建立各地的教會。他越過漳河到河北的武安、彭城、邯鄲一帶傳福音,在河北省南部布道時,有時一天有一千人聽道,在邯鄲更是受到知縣的熱情款待。

    古約翰的生活很有規(guī)律,每到一處,例必在每日早晨六時起床,先用十分鐘學習十二個漢字,然后讀圣經。七時用早餐,八時與布道員講解圣經,講道內容從來不重復。晚上則在該地租用的店鋪里布道。這時侯,他開始留心教會復興的史跡,不斷從圣經與屬靈偉人的傳記中去尋找復興的線索。在許多復興布道家之中,尤以十九世紀上半期的芬尼( )有關復興的信息,對他的影響最大。

    u2028 1907年,古約翰有機會由水路去了一趟朝鮮,沒想到正遇上朝鮮教會的一次大復興。他在那里停留了三個星期后,改由陸路回來,順道在東北的一些教會中報導此行的見聞。第二年的春天,他應邀再度前往東北領會,終于帶來了東北教會的一次大復興。那時他在東北各教會所傳講的信息,大致環(huán)繞著同一個主題——“ 。所以在他晚年時,他兒子根據(jù)他的口述將東北大復興的經過整理成書,就定書名為《靠著我的靈》(By My Spirit)。此外他在東北大復興中的同工韋雅各 (James Webster) 處也留下了一份記錄(The Revival in Manchuria),二者相互印證,讀來更覺真實可貴。u2028u2028據(jù)統(tǒng)計,這次的復興使東北教會的受洗人數(shù),從1907年的一千五百人驟增為1908年的三千五百人。在空間上,它也超出了東北而蔓延到中國的其它地區(qū);在時間上,繼1908年的高潮之后,仍然余波蕩漾,有些地區(qū)甚至直到辛亥革命爆發(fā)(1911年)才告平靜。為了表彰古約翰的成就,他的母校諾克斯神學院授予他神學名譽博士學位。

    1919年和 1922年,有“基督將軍”稱號的馮玉祥將軍,由于仰慕古約翰之名,特別邀請他到軍中傳揚福音,他欣然攜師母同往。在那里,古約翰每天兩次向1,000多名軍人講道,其中多半屬長官級。師母羅莎琳德亦與官長太太們聚會,勸她們認罪悔改,信靠耶穌。古約翰在最后一天替960位軍人施洗,為4,000多名官長和士兵主持圣餐。

    1926年春天,從68歲開始, 古約翰轉入了在中國的第二個固定工場,就是他曾經以復興布道家的身份在此出現(xiàn)的東北。他選定四平街為基地,不顧自己逐漸朽壞的身體、瘟疫的流行與日本侵略所帶來的動亂,堅持在那里殷勤工作了八年之久。古約翰的宣教工場伸展到吉林,他在長春等地設立宣教站,并向遼寧省推進,也曾渡過鴨綠江,深入朝鮮傳講福音。由于四處奔波,體力消耗殆盡,加上年事已高,健康亮起紅燈,亟需易地休養(yǎng)。

    1930年初,他回到加拿大,發(fā)現(xiàn)右眼視網膜脫落,雖施行手術仍無法醫(yī)治,引致右眼完全失明。在四個月住院休養(yǎng)期間,他口述了在中國宣教的回憶錄,由護士蓋小姐筆錄,再交給古師母整理成書,取名《在中國的神跡》(Miracle Lives of China)。

    1933年,古約翰僅存的左眼,亦不幸完全失明。然而這些都不曾阻撓他對主的忠心與事奉,仍舊瞎著眼睛在臺上講道,令聽眾大受感動,多人歸信基督。直到1935年,古約翰終于因病退休回國,離開時,四平街的火車站上人山人海,擠滿了傷心流淚的中國信徒。

    在中國長達48年的宣教生涯中,古約翰是一個奮斗不息、不知疲倦的宣教士,一生中“不讓自己虛度一周而沒有為神工作”。回國時,他已76歲高齡,但回到國內仍沒有喘息的機會,往往一周要講道六至八次,他不斷呼吁北美各地的信徒,要關心在中國千千萬萬失喪的靈魂。

    1936年10月7日,古約翰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懷俄明市的圣安得烈教堂講完他人生最后一場道,他說,他唯一心滿意足的,就是作耶穌基督的仆人。當天晚上他在熟睡中被主接去,在世寄居77載。

    搶救靈魂

    為了爭取傳福音的經驗,他不斷向多倫多附近的貧民窟逐家逐戶布道。據(jù)古約翰自己統(tǒng)計,先后到過960戶人家;曾在一個下午,帶領三個人悔改信主。此外,他亦找尋機會到監(jiān)獄向囚犯宣講福音,勸導他們在基督教成為新造的人。凡此種種,使古約翰對宣教工作充滿興趣,并且信心十足。此時,由加拿大長老會差派到臺灣宣教的馬偕牧師,剛好回來休假。他到處演講,呼吁年青人跟隨他到臺灣去,協(xié)助他開荒布道。此事讓古約翰深受感動,遂產生前往海外宣教的負擔。

    1887年6月,加拿大長老會終于作出決定,差派古約翰聯(lián)同史美德醫(yī)生前往中國宣教。同年10月,古約翰與解逅多年,從英國倫敦移民過來的羅瑟琳小姐結為夫妻。她雖然沒有讀過神學,卻具備宣教的激情和熱忱,可謂志趣相投,能夠互勵互勉,彼此扶持,一同肩負起到海外宣教的重任。

    到中國傳教

    1888年初,古約翰夫婦經歷了長途跋涉,繞行大半個地球,輾轉抵達中國山東省的煙臺,成為他們初到的立足點。古約翰打破中文的語言障礙后,往河南省事奉。當初經常受到居民敵視,不肯前來聽道。叫罵、追逐、被投擲泥塊、糞便,甚至享以石頭亦慣常之事。所以他每次告別妻兒出外布道時,做太太的都害怕丈夫不會平安回來,惟有不斷禱告,向神支取力量剛強壯膽。但經常受到奚落的古約翰卻毫不膽怯,不以此為羞辱,仍抱持大無畏精神,以最忍耐心態(tài)戮力以赴,再接再厲冒死前往講道。經過長時間試煉,居民感念其誠,態(tài)度逐漸有所轉變,講道時為他提供椅子,還帶來安放圣經的茶幾,并以茶水招待。

    取得居民好感之后,差會重新分配工作,每一位牧師配搭一個醫(yī)生,目的是透過醫(yī)療工作,引領當?shù)匕傩招胖鳌9偶s翰的拍擋是史美德醫(yī)生,他們同一時間由加拿大前來中國,情誼深厚,相處融洽,當?shù)孛癖妼λ麄円嗳諠u建立信心。就在古約翰的工作剛有起色之際,撒但就來破壞。一些含有惡意的中傷謠言,如同瘟疫一樣,迅速散播到各鄉(xiāng)鎮(zhèn)。開始有人傳說,外國醫(yī)生以傳教為名,實際上是要拐帶孩童,挖出他們的心肝用來煉制藥品。那些盲從的群眾,不問青紅皂白,在未明了底蘊之前,故態(tài)復萌,再次掀動對宣教士的仇視,令歷盡艱辛所建成的宣教站,乏人問津,門可羅雀。最后謠言終止于智者,雖然古約翰精神受了重大挫折,可是他沒有灰心,仍能再次振作起來,努力不懈地工作。

    1900年夏天,正當河南省布道工作滿有成效之際,一次史無前例的巨大災劫,震撼了在中國的西方宣教士。義和團拳匪之亂,挑起國人仇外情緒,到處追殺洋人泄忿,遠道而來舍己為人,滿有愛心的西教士亦不放過。古約翰全家在風聲鶴唳的恐怖氣氛下,在四圍喊殺的凄厲聲浪中逃亡。在提心膽吊之下,經歷長達20多天生命朝不保夕的恐怖日子,托庇神的護衛(wèi),方才虎口逃生。雖然古約翰這條命差點被斷送,可是他毫不怨恨中國人。他清楚知道,這次不幸事件的成因,乃由于清朝政府腐敗無能,招致列強各國趁機入侵,要互相瓜分中國而激發(fā)的后果。

    曾任河南省長的馮玉祥將軍,一向拜偶像信奉假神。自從接受西方宣教士傳講福音后,便皈依耶穌,有“基督將軍”的稱號。由于仰慕古約翰之名,特別邀請他到軍中傳揚福音,他欣然攜師母同往。在那_,古約翰每天兩次,向1,000多名軍人講道,其中多半屬長官級。師母羅瑟琳亦與官長太太們聚會,勸她們認罪悔改信靠耶穌。在這段日子,古約翰曾替960位軍人施洗,試過一天之內為4,000多名官長和士兵主持圣餐。這些軍人因為信奉基督,軍紀特別嚴明;富有愛心,肯舍己為人,熱心服務社會,絕無橫行無忌,到處搶奪財物的惡習,因而深受老百姓愛戴。

    1926年春天,古約翰的宣教工場伸展到吉林,他在長春等地設立宣教站,并向遼寧省推進,也曾渡過鴨綠江,深入朝鮮傳講福音。由于四處奔波,體力消耗殆盡,加上年事已高,健康亮起紅燈,亟需易地休養(yǎng)。1930年初,他回到加拿大,發(fā)現(xiàn)右眼視網膜脫落,雖施行手術仍無法醫(yī)治,引致右眼完全失明。在四個月住院休養(yǎng)期間,他口述了在中國宣教的回憶錄,由護士蓋小姐筆錄,再交給古師母整理成書,取名《在中國的神跡》(Miracle Lives of China)。1933年,古約翰僅存的左眼,亦不幸完全失明。然而不曾阻撓他對主的事奉,仍舊瞎著眼睛在臺上講道,令聽眾大受感動,多人信主得救。

    1936年10月7日,古約翰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懷俄明市的圣安得烈教堂講道完畢,當天晚上在睡眠中被主接去,在世寄居77載。他確實是一位忠心事主、至死不渝的神仆。

    大事件

    一、來華傳道

    與 馬偕 同為加拿大安大略省人,有一次聽到馬偕報導臺灣的事工,決定獻身海外宣教,1888年由加拿大長老教會差往中國豫北地區(qū)。

    有一次,這位在臺灣宣道的先驅者回 加拿大渡假,到各處征求愿意到臺灣去的同工。 古約翰在聽見了馬偕的報導后,留下深刻的印象。   及至進了多倫多的諾克斯學院(Knox College)以后,他就積極的在同學中挑旺海外宣道的熱忱,甚至還縮衣節(jié)食,將省下來的錢大量加印戴德生著的中國屬靈需要與要求(China’s Spiritual Need and Claims)與其它有關中國的書冊,分送給別人。   一八八七年, 古約翰終于說服了加拿大長老教會的海外宣道部在中國增設一個新的工場,并將他差派到那里去。同一年,他被接立為牧師,并與羅莎琳(Rosalind)結婚。第二年年初,這一對年輕的新婚夫婦就啟程來華了。

    二、突破語言的障礙

    古約翰努力學習當?shù)卣Z言,進步不大,民眾常表示聽不懂,令他十分沮喪。某一天在講道中忽然通暢起來,從此突破語言的障礙。事后得知,當時在加拿大神學院就讀的學弟們正在為他禱告,因而有此神跡出現(xiàn)。

      

    到達中國以后, 古約翰所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語言的學習。在學生時代,他學習語文的成績就很不理想,偏偏中國的方言千變萬化,更令他接應不暇。經過幾個月的密集學習后,他覺得并沒有很大的進步,因此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來錯了地方。   尤其令他難過的是,比他晚來的同工季理斐(D.M. Gillivray)反倒后來居上,學得又快又好。有一次他們兩人一起出外布道,聽眾們很不客氣的指著季理斐說:「還是你來講吧,他講的我們根本聽不懂!   就在他開始陷入灰心與沮喪的時候,神動工了。有一天,他從外面布道同來,興高采烈的告訴妻子說:「今天真奇妙,當我開始講道的時候,那些我曾經學過的句子和成語,一下子都浮現(xiàn)在腦際,而且運用自如,他們不但都聽懂我所講的,而且還很喜歡聽呢!這下子我相信語言的障礙已經除去了!   兩個月后,他們接到一封來自加拿大的信,是一個仍在諾克斯學院就讀的同學寫的。信上提到有一天,他們幾個同學聚在一起的時候,忽然覺得應該特別為 古約翰的「某一個難題」 (他們并不知道究竟是什么)禱告,而且在禱告后也都覺得這個難題已經得到了解決。 古約翰立刻翻開日記來對照日期,發(fā)現(xiàn)竟然就是他開始口若懸河的那一天!

    三、奔赴豫北

    "弟兄,你要以膝代步"

    古約翰在中國的第一個固定工場位于河南省的北端,南界黃河,西界太行山,東與直隸(河北)為鄰。這個三角形的地區(qū)是中國古代文化的一個中心,尤其是被他們選為基地的彰德府(安陽),更是商代后期長久建都之地。然而這里也是一個反教氣氛相當濃厚的地區(qū),不易獲得居民的信任與友誼。   當 戴德生獲悉 古約翰有意以此為工場時,特地寫了一封信給他,叮嚀說:「弟兄,如果你想進入河南省傳福音,一定要以膝代步!(go forward on your knees)」從此「以膝代步」這句話就成為 古約翰與豫北同工們的座右銘,無論大小事情,除非先有充分的禱告,絕不敢冒然采取行動。

    四、開放家庭式布道法

    古約翰夫婦將新落成的住宅開放,歡迎民眾進來參觀,古夫人負責介紹屋內的設備與日用品,古牧師就趁機傳講福音。1899年秋季的參觀人數(shù),男士有1835人,女士有500人。對于重視隱私的西方人而言,這種布道方式的代價可謂不小。

    五、庚子年大逃亡

    庚子年(1900)豫北義和團也追殺洋人,古約翰夫婦帶著四個年幼的孩子逃亡,歷時二十多天才安扺武漢。途中經歷許多苦難,古約翰的脖子被刀砍傷,幾乎喪命。

    一九○○年的義和團事變,以直隸與山西兩省的教會受害最大,再其次就是河南省了。 古約翰夫婦帶看四個兒女從豫北向南逃亡,經過十四天的陸程到達鄂北的 樊城,再經十天的水程才安抵漢口。這一路上所遭遇的危險與所經歷的拯救,如果詳細寫出來,恐怕又是一部驚心動魄的神跡千哩!(該書敘述拳亂中,內地會的郭樓爾 Archibard E. Glover 一家逃離山西的經過,讀者如有興趣,請看「宇宙光」雜志第二卷第十一期的「逃亡千里」一文。)

    六、東北大復興

    1908年開始古約翰在東北各地傳講教會復興的信息,結果帶來影響深遠的東北大復興。晚年他的駐地由豫北轉到東北,以四平街為中心,也為東北教會留下豐富的屬靈遺產。

    拳亂平息后, 古約翰又回到豫北的工場。這時侯,他開始留心教會復興的史跡,不斷從圣經與屬靈偉人的傳記中去尋找復興的線索。在許多復興布道家之中,尤以十九世紀上半期的芬尼(Charles Finney)有關復興的信息,對他的影響最大。   一九○七年,他有機會由水路去了一趟朝鮮,沒想到正遇上朝鮮教會的一次大復興。他在那里停留了三個星期后,改由陸路回來,順道在東北的一些教會中報導此行的見聞。第二年(1908年)的春天,他應邀再度前往東北領會,終于帶來了東北教會的一次大復興。   這次他在東北各教會所傳講的信息,大致是環(huán)繞看同一個主題——「不是依靠勢力,不是依靠才能,乃是依靠我的靈,方能成事! (撒迦利亞書四章六節(jié))所以他在晚年時口述這次東北大復興的經過,由他的兒子筆記并整理出版,書名就定為靠我的靈(By My Spirit)。此外他在東北大復興中的同工韋雅各(James Webster)處也留下了一份記錄(The Revival in Manchuria),二者相互應證,讀來更覺真實可貴。   據(jù)統(tǒng)計,這次的復興使東北教會的受洗人數(shù),從1907年的一千五百人驟增為1908年的三千五百人。在空間上,它也超出了東北而蔓延到中國的其它地區(qū);在時間上,在一九○八年的高潮之后,仍然余波蕩漾,有些地區(qū)甚至直到辛亥革命爆發(fā)(一九一一年)才告平靜。

    七、在基督將軍的軍中

    1919-1923年間應 馮玉祥 之邀,時常向馮屬下的官兵布道,為至少四千名以上的官兵施洗。

    在民國初年的軍閥中,馮玉祥常被西人稱為「基督將軍」(Christian General),這是因為他曾經多次邀請傳教士到他的軍隊中布道,甚至還計畫成立一個專門培養(yǎng)軍中牧師的機構,不過到了一九二六年他兵敗赴俄之后,這種熱忱也就逐漸消逝了。

    而在他有心建立基督化軍隊的這段時間裹, 古約翰就是最常前往與停留最久的一名傳教士。第一次在一九一九年八、九月間,每天兩次向大約一千名的軍官講道。第二次在一九二三年,這時馮玉祥已經進駐河南開封,對 古約翰仍是優(yōu)禮備至。在停留軍中的一年多時間里,他至少為四千名以上的官兵施洗。

    八、把一切都給中國

    四十八年的宣教生涯中,古約翰經歷各種苦難,疾病纏身、晚年失明、十一個子女中有五個夭折、居無定所、刀劍迫害等等,他卻勇敢面對不畏艱難險阻。并且深深愛著中國,把自己都一生奉獻給了中國福音事業(yè)。

      

    1933年,古約翰僅存的左眼,亦不幸完全失明。然而這些都不曾阻撓他對主的忠心與事奉,仍舊瞎著眼睛在臺上講道,令聽眾大受感動,多人歸信基督。直到1935年,古約翰終于因病退休回國,離開時,四平街的火車站上人山人海,擠滿了傷心流淚的中國信徒。

    從六十八歲開始, 古約翰轉入了在中國的第二個固定工場,就是他曾經以復興布道家的身份在此出現(xiàn)的東北。他選定四平街為基地,不顧自己逐漸朽壞的身體、瘟疫的流行與日本侵略所帶來的動亂,仍然在此殷勤工作了八年之久,直到一九三五年終于因病退休回國,而在第二年逝世。   他們的十一個兒女中,有一半(四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夭折在中國,多半是因為得了痢疾、霍亂等傳染病。當?shù)谝粋女兒在來華的第二年夏天就去世時,他在寫給朋友的信上說;「主把我們所深受的女兒接去了......但愿這個經驗使我們更配去向他們(中國人)傳講那位已經勝過死亡的耶穌基督!咕拖翊鞯律粯樱呀洶岩磺卸冀o了中國。

    在中國長達48年的宣教生涯中,古約翰是一個奮斗不息、不知疲倦的宣教士,一生中“不讓自己虛度一周而沒有為神工作”。

      

    回顧 古約翰到中國來的四十多年里,的確飽嘗了生離死別的痛苦。好幾次,為著看健康的需要,他讓妻子帶看兒女暫時留在加拿大休養(yǎng),自已則因懸念在中國的工作,就獨自一人先踏上征途,馳騎在仆仆風塵里。

    回國時,他已76歲高齡,但回到國內仍沒有喘息的機會,往往一周要講道六至八次,他不斷呼吁北美各地的信徒,要關心在中國千千萬萬失喪的靈魂。 1936年10月7日,古約翰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懷俄明市的圣安得烈教堂講完他人生最后一場道,他說,他唯一心滿意足的,就是作耶穌基督的仆人。當天晚上他在熟睡中被主接去,在世寄居77載。

    他確實是一位忠心事主,至死不渝的神仆。人們稱贊他“有著敏銳的頭腦、不屈不撓的勇氣和執(zhí)著的追求;他充滿熱情,勤勉而不知疲倦;他忠實于正義,陶醉于上帝,完全信服于和奉獻于上帝”。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 古約翰夫婦美滿的婚姻。他們同甘共苦,相互扶持了半個世紀之久,而且愈老愈恩愛。當妻子的聽力減弱后,丈夫成為她的耳朵;當丈夫的視力喪失后,妻子成為他的眼睛。更美的是當丈夫逝世后,妻子為他寫了一本完整的傳記( ),這篇短文的主要材料,也就是從這本傳記上獲得的。

      

    TAGS: 古約翰
    名人推薦
    • 畫家王志秀
        王志秀,1943年出生于文化名城西安市,畢業(yè)于陜西師范大學美術系,之后在北京畫院研究生班深造,現(xiàn)任中國名人研究會山西分會特邀理事、陜西省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
    • 廖國松
      1941年出生,貴州江口人。高中畢業(yè)。1957年開始發(fā)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著有詩集《彩色的波》,小說集《廖國松小說選》,另外發(fā)表《旱龍》、《牙齒》、《樁...
    • 陳贄
      陳贄,字維成,號稼軒,人稱“文康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朝史學家。在經學、史學方面具有較高造詣,且精于文學,宣德皇帝稱其“有史才”。 官至太常寺少卿。
    • 劉文碩
      劉文碩,又名劉文學,號昆崳山人,現(xiàn)為威海市書協(xié)顧問、威海市美協(xié)顧問、文登市美協(xié)主席。
    • 劉毓璜
      劉毓璜(1909年-1993年),于1909年出生,畢業(yè)于南京中央大學,是一名教師。
    • 與謝野寬
      與謝野寬,京都生,浪漫主義詩歌“明星派”的代表詩人。詩風優(yōu)雅、艷麗,熱情于贊美藝術,謳歌戀愛至上;1901年出版的詩集《紫》和其愛妻鳳晶子出版的短歌集《亂發(fā)》,...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