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早年(1938-1977)
蕭泰然1938年元旦出生于臺灣高雄鳳山的長老教會家庭。其祖父蕭基源是畢業(yè)于臺南神學院的長老教會傳道師。父親蕭瑞安為留日齒科醫(yī)師,也同時是長老教會長老。母親蕭林雪女士是早期留日鋼琴家。因此,蕭泰然自小就接觸教會音樂和西洋古典音樂的薰陶,五歲時即由母親啟蒙學琴,七歲就曾公開演奏。在當時音樂教育不普及之下,蕭泰然讀中小學時,全校有關(guān)音樂的各項事物,不論是升降旗、對外比賽或表演、校慶活動等都是由他在負責。
蕭泰然高中就讀于臺南市長榮中學,齒科醫(yī)生的蕭父原本希望長子能繼承衣缽,要求蕭泰然在高中畢業(yè)后選讀醫(yī)學院,在長榮中學校長戴明福惜才之下向蕭父說項才允許蕭泰然攻讀音樂。
蕭泰然在高三時師事于留日鋼琴家高錦花鋼琴老師,以準備投考音樂學校。在1959年時考進臺灣省立師范學院音樂專修科(今國立臺灣師范大學音樂系前身),主修鋼琴演奏,師事于留美鋼琴家李富美老師,并受到剛自法國巴黎回國的音樂家許;堇蠋煹淖⒁舛笇捥┤蛔呷胱髑。此時,具有基督教信仰的蕭泰然已開始嘗試創(chuàng)作一些宗教歌曲及合唱曲。1963年師大畢業(yè)后,蕭泰然與同是長老教會的臺南望族高長傳道師后代高仁慈小姐結(jié)婚,并任教于高雄二中初中部(今雄中)擔任音樂老師。
1965年,蕭泰然赴日本武藏野音樂大學鍵盤專攻科深造,師事于鋼琴教授中根伸也。也同時受到和聲學教授藤本秀夫(Fujimoto Hideo)的賞識,私下免費傳授蕭泰然作曲。
1967年學成返回高雄,蕭泰然開始其十年的教學、演出和發(fā)表的生涯。蕭泰然以教鋼琴為主,作曲為輔,曾先后任教于高雄文藻女子外語專校,高雄女師專(今之國立高雄師范大學)及臺南家專,臺南神學院等學校。同時,也與小提琴教育家李淑德成立的青少年管弦樂團合作,擔任客席指揮。1972年代表中華民國赴馬尼拉出席第一屆東南亞圣樂會議,同年應高雄市立交響樂團之邀,由陳澄雄教授客席指揮,合作演出貝多芬第三號鋼琴協(xié)奏曲。而一方面也向旅居臺灣的奧籍音樂家羅伯u2027蕭茲教授(Dr. Robert Scholz)學習鋼琴和作曲技巧。
在臺其間,蕭泰然出版不少個人作品。1967年蕭泰然出版其第一部蕭泰然合唱曲集。1971年出版由其父親蕭瑞安長老編詞,蕭泰然譜曲,全部分八章的神劇《耶穌基督》。蕭泰然在自序中說:“這部神劇是我對家父永遠的尊敬和思念;同時也是我對上帝的信仰告白,及感謝的禮物!1975年在臺北中山堂首次舉行“蕭泰然樂展”。
赴美(1977-1995)
1977年,因為太太經(jīng)商失敗,蕭泰然全家被迫離臺到美國亞特蘭大投靠妹妹,并在當?shù)亟?jīng)營藝品店糊口。在移居美國其間,蕭泰然開始整理臺灣歌謠,并為其重新改編成演奏曲,如“望春風”、“臺灣調(diào)”、“黃昏的故鄉(xiāng)”、“思想起-恒春古調(diào)”等。同時也創(chuàng)作臺語歌謠和懷鄉(xiāng)歌曲,如“出外人”、“嘸通嫌臺灣”、“游子回鄉(xiāng)”。1980年時因創(chuàng)作“出頭天進行曲”而被當時戒嚴時期的國民黨政府列入黑名單,直至 1995年才解除。
1986年蕭泰然進入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音樂研究所進修作曲碩士,于1987年后取得碩士學位。在其指導老師金教授(Dr. B. K. Kim)的鼓勵之下,奠定其日后的作曲方向以“臺灣民謠的精神為主體,融入西方古典、浪漫、印象及現(xiàn)代音域的技巧,來培育現(xiàn)代的臺灣新音樂。”
1988年至1990年期間,蕭泰然完成其三大協(xié)奏曲代表作。
1993年時,蕭泰然開始創(chuàng)作大型管弦樂曲“一九四七序曲”(1947 Overture)。其間曾因心臟大動脈血管瘤破裂而進醫(yī)院手術(shù),一度生命垂危,后終痊愈,在1994年完成創(chuàng)作。
返國(1995-)
1995年返臺定居后,陸續(xù)創(chuàng)作《臺灣魂》、《傷痕之歌》、《玉山頌》、《啊~福爾摩沙-為殉難者的鎮(zhèn)魂曲》。 2009年一月獲得“行政院文化獎”的肯定。 2010年獲得第21屆金曲獎傳統(tǒng)暨藝術(shù)音樂類“最佳作曲人獎”入圍。
主要作品
蕭泰然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相當多元,計有交響曲、協(xié)奏曲、歌劇、圣樂、鋼琴曲、小提琴曲、合唱曲、詩歌、藝術(shù)歌曲等。以下為其部分主要作品。
《協(xié)奏曲》:“D調(diào)小提琴協(xié)奏曲作品五十”,“C調(diào)大提琴協(xié)奏曲作品五十二”,“c小調(diào)鋼琴協(xié)奏曲作品五十三”
《管弦樂》:“一九四七序曲”、“福爾摩沙交響曲”、“來自福爾摩沙的天使”
《室內(nèi)樂》:“臺灣原住民組曲”、“鋼琴三重奏《福爾摩沙》”
《合唱曲》:“玉山頌”、“臺灣翠青”、“!福爾摩沙-為殉難者的鎮(zhèn)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