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1900年,李磐碩之父病逝,李磐碩辭官返回故里,為父守孝。
李磐碩隱居鄉(xiāng)野,心憂天下,他晚年興辦教育,筆耕不輟,留下了大量的著作,有《南游草》,《詠史五排》,《養(yǎng)真草》等留世。
1908年,李磐碩病逝于家中,晚清狀元張謇為他書寫挽聯(lián)《挽兄李部郎》:“名心到死難灰,病榻長譚,佳傳猶留身后托。諍友平生略盡,遺書重讀,高歌誰是眼中人”
李磐碩故居(俗稱進士府),如今被列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李磐碩(1850年~1908年),名安,后改名審之,號磐碩。江蘇通州靜海鄉(xiāng)人(今江蘇省南通市啟東市呂四鎮(zhèn))。生于世代書香門第,其父李蕓暉飽讀詩書,以貢生身份在京為官,晚年目睹官場險惡,遂辭官返回故里,創(chuàng)辦書院。去世以后被朝廷追封為“中憲大夫”。自幼誦讀五經(jīng),1890年以二甲第十八名進士金榜題名。官拜戶部主事,主陜西司。
1900年,李磐碩之父病逝,李磐碩辭官返回故里,為父守孝。
李磐碩隱居鄉(xiāng)野,心憂天下,他晚年興辦教育,筆耕不輟,留下了大量的著作,有《南游草》,《詠史五排》,《養(yǎng)真草》等留世。
1908年,李磐碩病逝于家中,晚清狀元張謇為他書寫挽聯(lián)《挽兄李部郎》:“名心到死難灰,病榻長譚,佳傳猶留身后托。諍友平生略盡,遺書重讀,高歌誰是眼中人”
李磐碩故居(俗稱進士府),如今被列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