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shù)生涯
"奇曲人生“。因家境貧寒,他9歲時離開父母跟隨外公、外婆在江蘇溧陽長大。源于家庭熏陶及從小興趣愛好,古典名著及小人書上的人物畫,曾是他臨摹的范本。小時候,他常喜歡到溧陽電影院旁的小巷子里去溜達,那兒的小人書攤是吸引他經(jīng)常去的好地方,五顏六色的,尤其是書上那些古代馳馬揚塵、揮戈舞箭、格斗沙場的將士,其英俊蕭灑、威武雄壯的形象深深地吸引著他,夜里做夢也想著,默記著,喜歡在紙上涂鴉。有一趣事讓他記憶猶新:讀小學三年級的一天,老師上課在講算術(shù),他無興趣聽,心思著那張撿來的愛不釋手的洋牌,上面有漂亮的古代人像,于是他悄悄地拿出一張紙,對著洋牌埋頭認真地描摹,描著描著,忽然,感覺教室里靜悄悄,鴉雀無聲,不對,他猛一抬頭,只見全教室的同學都回頭看著他,老師也站在他旁邊看著他描摹,他慌亂地收起畫幅,站起身來,羞得滿臉通紅。也許是上代遺傳;也許是老天爺有眼,在他幼小的心靈中就埋下了藝術(shù)的種子。
國畫大師李可染云:“可貴者膽”!拔母铩逼陂g,老師與同學都忙于寫大字報、上街游行、參加宣傳隊。而作為在溧陽城里已小有名氣的他,常常被邀請到街道、工廠、學校,去畫壁畫:在微弱的路燈光映照下,爬上腳梯板,在墻上揮毫潑彩,畫“大海航行靠舵手”、“祝毛主席萬壽無疆”、“紅太陽”之類的大幅油漆宣傳畫。十幾歲的他,膽子大,興趣濃,干勁足,似乎有使不完的激情,往往畫到深夜也不覺得累。居委會主任送來熱騰騰的蔥餅和香噴噴的烤山芋,忙了大半夜的他吃得好香啊。
1968年,他響應(yīng)號召,“上山下鄉(xiāng)”插隊務(wù)農(nóng),一直不棄對書畫藝術(shù)的追求;貞浤菐啄辍爸唷鄙,終身難忘:作為在城里長大的他,每天下地勞動回家,雙手被鋤柄磨滿了血泡,他咬牙忍住,回到家還要做飯洗衣,來不及,往往沖一碗醬油湯下飯,有時,飯鍋上蒸一碗豆餅醬(炸過油的黃豆餅,塞在稻草堆里澆點水讓其發(fā)霉后取出一塊放在碗里,澆一點菜籽油,再放些鹽在飯鍋上燉熟)算是好菜了!爸唷鄙詈芷D苦,但是他從來沒有因此而放棄繪畫,在勞累過后,經(jīng)常以畫畫來放松自己。田頭勞動間隙,同伴們聚在一起聊天,他為大家畫速寫!独吓@绺、《豐收季節(jié)》、《田頭歡歌》、《喜送公糧》、《霜晨》等,這些鮮活清心的題材都成為他速寫本上的第一手資料。在鄉(xiāng)下他當過代課老師、糧油加工廠工人、開發(fā)沙河水庫工地報導員。后來“知青”上調(diào),他當過農(nóng)資公司營業(yè)員、倉庫保管員、輪船機艙操作工、業(yè)務(wù)科物價員。爾后又調(diào)到市供銷合作總社當信息刊物編導員等。
”持之以恒“。八十年代,他常與溧陽城里長他好幾歲的知名書畫家在一起,利用業(yè)余時間被邀請去商店、學校、酒店、工廠、招待所等單位,幫助布置環(huán)境,主要是以書畫作品美化櫥窗、店堂、會議室、辦公室、畫廊等,他經(jīng)常在墻上、板面上繪制大幅山水畫和裝飾畫等。此外,有時還被邀請為有關(guān)單位、門店書寫金字招牌和匾額。
五十多年來,他持之以恒,抓住業(yè)余點滴時間,勤奮攻讀,醉心于筆墨。起初從《芥子園畫譜》入手;臨摹石濤、黃賓虹、范寬等人名作,又學陸儼少之青綠;張大千潑彩、潑墨;劉海粟之雄奇;宋文治之清秀。一步一個腳印,以至在創(chuàng)作的畫幅中看到傳統(tǒng)的規(guī)矩,讀到名家的風范,體會到現(xiàn)代的意趣,領(lǐng)略到修煉的成果。
他有一方閑章,即“心畫”,印如其人,多年來,他把繪畫當作生命的傾訴,當作價值的體現(xiàn),當作心泉的噴發(fā)。他還有一方閑章,叫“依樣”,印痕形似一只葫蘆,其寓意為“依葫蘆畫瓢”或“依樣畫葫蘆”;“葫蘆”含吉祥、聚寶之意;作為藝人,永遠要保持謙虛好學的精神。人生苦短,要學的東西太多了,尤其是中國畫,你必須熟悉和盡可能精通:書畫史論、古典詩文、民間戲曲、音樂舞蹈、體操武術(shù)、民風習俗、民間工藝、少數(shù)民族、佛教、道教、宗教等方面的文化知識。而且要深入生活,深入百姓,緊跟時代。這樣,你的視野才能拓寬,作品題材才豐富,才有新意,才有感染力。才能寓情寓詩、面貌清新。尤其是在改革開放的今天,人們對藝術(shù)的視覺要求愈來愈高。為此,“依樣”這方印章他常喜歡用于畫面上,一方面有吉祥喜慶之含義,討人喜歡;另外,告戒自己在修煉中要不斷吸收同道者的長處及亮點,拜高手為師,方能學到東西,得以不斷提高。
“藝無止境”。他抓住一切機會從多渠道先后看到過文徵明、徐悲鴻、張大千、齊白石、蔣兆和、李苦禪、八大山人、程十發(fā)、唐云、陸儼少、吳作人、吳冠中、傅抱石、宋文治、陳大羽、劉海粟、吳青霞、謝稚柳等藝術(shù)大師的真跡。尤其是那次在無錫博物院落成開張觀看到了徐悲鴻大師幾十幅真跡,既有大幅面油畫,又有小幅的素描;既有國畫,又有油畫;既有山水、人物,又有花鳥、走獸。開闊了藝術(shù)視野,拓展了美術(shù)知識,感受頗深。同時,也注重接觸有真正藝術(shù)才華的同道人。七十年代末,他在本單位領(lǐng)導的關(guān)心支持下,利用兩年暑假時間,分別跟隨南京著名畫家:鐘國剛、張連生先生學習素描和水粉畫。鐘老師教導之深:他不但為人溫純親和,而且素描線條細膩、結(jié)構(gòu)嚴謹。而張老師生性豁達、灑脫。為此他豪放潑辣的油畫筆能和靈動自由的寫意巧妙地結(jié)合起來;靜物寫生,對色彩的熟練把握和意境營造之手法也許更能體現(xiàn)他的個性。他還有幸接識到著名畫家莫靜坡先生,與其交談、觀其作畫。其嫻熟的行筆,多變的手法,貼切的畫論,使他受益很多。2014年5月23日,他參加全國第三屆史氏書畫家聯(lián)誼會,筆會上他與國家一級美術(shù)師、中國美協(xié)會員史殿生先生合作了一幅國畫——《湖畔春潮》。長安書畫院院長、中國美協(xié)會員史永哲先生也同在一起筆會上。2014年10月26日,他應(yīng)邀參加“首屆太和之約中國書畫藝術(shù)高峰論壇”活動,與中國軍事博物館著名雕塑家劉林先生(韶山毛澤東紀念館大廳的大型漢白玉毛主席雕像就是他的作品)相識,同住在一個賓館,促膝談心,受益頗多。華東師范大學藝術(shù)研究所所長、原南京藝術(shù)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阮榮春為他書寫了“史解元山水畫集”和“史解元山水畫展”的題款。
“書畫同源”。他認為要畫好中國畫,必須修煉“畫外功夫”。首先,注重練習書法,拜家鄉(xiāng)書家為師,擠一點時間臨寫著名碑帖。如:王羲之的“蘭亭序”、”孫過庭書譜”就通篇臨寫了幾十遍。他深有感觸地說:“練過書法的人畫中國畫就是不一樣”!吧剿嬛械闹袖h行筆、線條勾勒最能體現(xiàn)書法功底,要一波三折、有勢有力,才不呆板!币环袊嫾炎,往往與畫面上的題款、字體、章法密切相關(guān)。此外,他先后接識了著名紫砂壺藝術(shù)大師汪寅仙、徐秀棠,尤其是徐大師精湛的的紫砂人物雕塑神彩奇異,與其交談和觀其制作,拓寬了藝術(shù)視野。七十年代末,他有幸在上海大劇院觀看了著名藝術(shù)家閔慧芬的二胡演奏——《二泉映月》,留下了深刻影響。九十年代,江蘇溧陽天目湖建造“狀元閣”,溧陽土管局主管發(fā)公告,征集“狀元閣”書法題字。史解元題寫的行書“狀元閣”,在電影院經(jīng)公眾公開無記名投票評選獲得第一名。后邀請他題寫了“讀書臺”石刻匾額,永久保存在天目湖“湖里山公園景區(qū)”。
“畫外功夫”。他還自己動手篆刻,有兩方自己的姓名印,都是自己精心所刻,感覺比較滿意。此外,在機關(guān)上班時,他負責信息刊物編輯。80年代,《溧陽日報》上幾乎每個星期都有他撰寫的文章,有散文、通訊、評論、雜談、游記、見聞等,當時,連續(xù)8年被《溧陽日報》社評為優(yōu)秀通訊員;被“溧陽人民廣播電臺”評為全年用稿百篇以上優(yōu)秀通訊員。工作之余,常常抓住社會上所見趣聞,順手涂鴉幾幅漫畫遞給家鄉(xiāng)地方報選用,那幾年,《溧陽日報》上經(jīng)常能見到他的富有情趣的漫畫作品。他還有一個習慣:畫畫前總喜歡聽一段輕音樂或好聽的民歌,這樣有助于靈感的發(fā)揮。一九九三年,溧陽舉辦“首屆茶葉節(jié)”。邀請到著名歌唱家:蔣大為、李谷一、耿蓮鳳、毛阿敏等來溧演出。通過戲館子朋友介紹,他與蔣大為先生相識,并合影留念。在于其交談中,知悉他也熱愛書法,寫得一手好字。他說:書法與音樂都強調(diào)運氣,書法有筆斷意連,唱歌有聲斷情不斷;書法有輕重緩急,音樂有抑揚頓挫......,一個字就是一首無聲的歌,一首歌就是一個有聲的字。史解元認為,音樂與美術(shù)是緊密相連的,他在同道人中經(jīng)常講:“中國畫不但要講究筆墨功夫,而且要修煉u2018畫外功夫u2019。吸收多方面的營養(yǎng)。歌唱家騰格爾,他用最大的氣力唱最小的聲音,形成鮮明的反差,此起彼伏,有個性特色,贏得了許多粉絲。而中國畫同樣如此,行筆要輕重、澀疾兼顧;用墨要干濕、濃淡相交;章法要疏密、開合得體。這樣,畫面才深動,才有感染力”。有些歌,不但曲調(diào)好聽,而且歌名、歌詞也寫得好。《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春天的故事》、《駿馬奔馳保邊疆》、《邊疆的泉水》,他以這些歌名為主題創(chuàng)作了幾件山水畫佳作。
藝術(shù)成就
國家級:
2005年國畫《和諧春風到山村》獲國家文化部、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國家環(huán)保總局聯(lián)合主辦的“光大環(huán)保杯”首屆全國環(huán)保美術(shù)書法攝影展優(yōu)秀獎。作品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并入編大型畫冊。
2004年8月國畫《南山盡披銀》獲中國書畫家協(xié)會主辦的“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書畫展”金獎。
2005年國畫《暮色茫茫雪花飛》獲國家文化部等主辦的“大河春天——第五屆當代中國山水畫展”創(chuàng)新獎“。
2006年11月《天目湖勝景》獲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第四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辦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u2018情系特奧會 愛心滿中華u2019全國書畫藝術(shù)大展”銀獎。并入編大型畫冊。另有一幅《攀登》,由第四屆特奧會作為文化禮品贈送給外賓。
2006年國畫《霜晨》獲農(nóng)民日報社主辦的“第二屆中國農(nóng)民書畫展”銅獎,北京展出后又赴美國巡展。并入編大型畫冊。
2006年國畫《訓馬圖》入選加拿大中華文化研究院主辦的“中國畫馬藝術(shù)大展”,國內(nèi)展出后又赴加拿大巡展。并入編大型畫冊。
2007年國畫《水西晨曦》獲解放軍報等主辦的“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全國書畫展”優(yōu)秀獎,入編大型畫冊;作品被“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博物館”永久收藏。
2008年,國畫《山里人家》獲農(nóng)民日報主辦的“第三屆中國農(nóng)民書畫展”優(yōu)秀獎,并入編大型畫冊。
2009年國畫《輕舟一葉云水淡》獲國家文化部等單位舉辦的“第六屆當代中國山水畫展”“三百家”獎。并被授予“當代山水畫優(yōu)秀藝術(shù)家”榮譽稱號,并入編大型畫冊。
2009年國畫《天目湖贊歌》被中央電視臺書畫頻道等單位聯(lián)合主辦的“龍蕎杯”中國畫四條屏全國藝術(shù)大展入選、入展。并入編大型畫集。
2010年,國畫《云深不知處》,被中國文聯(lián),江蘇省美術(shù)家協(xié)會等主辦的“首屆中國農(nóng)民藝術(shù)節(jié)一一江蘇農(nóng)民畫展”入選,入展,并入編大型畫冊。
2012年國畫《帆影松泉》獲中國文聯(lián)、河南省博物院主辦的“第七屆當代中國山水畫展”“三百家”獎。并被授予“當代山水畫優(yōu)秀藝術(shù)家”榮譽稱號。并入編大型畫冊。
省級:
2005年國畫《立馬空東!帆@江蘇省美術(shù)家協(xié)會主辦的“江蘇省美術(shù)作品展覽”銀獎。
2007年國畫《南山瑞雪》被山東省文化廳、山東省美術(shù)家協(xié)會主辦的“相約文博會,建設(shè)銀行杯”慶!督(jīng)濟導報》創(chuàng)刊25周年全國書畫大賽入選、入展,并入編大型畫冊。
2010年國畫《春到幽壑一溪詩》被山東省美術(shù)家協(xié)會、山東省書法家協(xié)會主辦的“紀念孔繁森同志殉職十五周年全國書畫邀請展”入選、入展,并入編大型畫冊。作品由“孔繁森同志紀念館”永久收藏。
2014年應(yīng)邀撰寫的書畫藝術(shù)論文:《寫意山水畫意境筆墨芻議》獲得由安徽省美術(shù)家協(xié)會、書法家協(xié)會、阜陽市太和縣主辦的“首屆太和之約中國書畫藝術(shù)高峰論壇”優(yōu)秀獎,并入編論文集。
市級:
2006年,史解元被溧陽市政府、市文聯(lián)評為——“2005年度優(yōu)秀文藝工作者”;榮獲“2005年度溧陽市文學藝術(shù)成果獎二等獎”,召開專門會議,市政府頒發(fā)證書和獎金。
2007年,史解元國畫《天目湖勝景》被溧陽市政府、市文聯(lián)評為——“2006年度文聯(lián)系統(tǒng)先進個人”;“2006年度溧陽市文學藝術(shù)成果獎二等獎”,召開專門會議,市政府頒發(fā)證書和獎金。
2009年,史解元被溧陽市政府、市文聯(lián)評為——“2008年度溧陽市文學藝術(shù)成果獎二等獎”,召開專門會議,市政府頒發(fā)證書和獎金。
2010年,應(yīng)邀創(chuàng)作的國畫:《水西晨曦》和2013年創(chuàng)作的國畫《湖畔春潮》被江蘇省“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永久收藏,其中《水西晨曦》被入選編入《水西豐碑——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館藏書畫作品集》。(紀念館座落在美麗的天目湖畔——革命老區(qū):溧陽市前馬水西村)。
2010年1月,江蘇省溧陽電視臺《平陵采風》欄目“百姓記事”專題播報了“史解元和他的家鄉(xiāng)情結(jié)”,節(jié)目講述了他熱愛藝術(shù)的坎坷經(jīng)歷以及情系家鄉(xiāng)、歌頌家鄉(xiāng)、宣傳家鄉(xiāng)的繪畫故事,讓更多人了解和認識了這位從小溧陽走出來的自學成才的國畫家。
公益事業(yè)
2012年11月,史解元創(chuàng)作的國畫:《天目湖晨曦》,被江蘇省常州市委和江蘇省溧陽市委主要領(lǐng)導出訪時,作為文化禮品贈送給友好往來的臺灣貴賓,深得好評和贊賞。(《天目湖晨曦》圖片:見橫幅圖冊之三)。
抗震救災捐贈:
2010年,史解元先生的兩幅書畫作品輾轉(zhuǎn)拍賣支援海地地震災區(qū)。那年,當四川汶川發(fā)生嚴重地震后,他積極參加江蘇省常州“武進紅十字會”組織的現(xiàn)場書畫創(chuàng)作筆會,并由他們把常州藉的幾位書畫家創(chuàng)作的書畫作品及時捐贈給四川德陽地震重災區(qū)。爾后,由四川《德陽晚報》牽頭德陽市團市委、德陽紅十字會舉辦了“溫暖德陽”大型慈善義賣活動,其中有史解元先生現(xiàn)場創(chuàng)作的國畫《江南春色》與書法作品:杜甫的《春夜喜雨》詩,共拍得善款一萬余元,由德陽紅十字會轉(zhuǎn)贈給萬里之遙的海地地震重災區(qū)。2010年3月5日:江蘇省《溧陽日報》頭版頭條和江蘇省《常州網(wǎng)站》分別刊登了此條新聞。江蘇省溧陽電視臺也作了專題采訪、報道。
藝術(shù)奉獻:
1999年,史解元書寫的“狀元閣”命題書法(行書)比賽,在溧陽市影劇院公眾評選當場揭曉為票數(shù)最高,獲得第一名,當天晚上溧陽電視臺播報了此條新聞;爾后應(yīng)邀為著名風景勝地——江蘇省天目湖“湖里山公園”書寫唯一的一塊(亭臺)石刻匾額——《讀書臺》。
2005年4月18日,應(yīng)江蘇省溧陽市戴埠高級中學邀請,史解元先生與其他三位知名畫家前往該校為高二年級藝術(shù)興趣班的同學作現(xiàn)場繪畫示范、講解、問答。送去了特受歡迎的“美術(shù)大餐”,深得該校師生好評。
2011年,應(yīng)江蘇省常州老年大學老干部書畫研究會邀請,史解元為該校辦公室繪制了大幅山水畫——《黃山煙云》,(懸掛)。
2009年至2011年,史解元連續(xù)三年為江蘇省溧陽老年大學“霜葉紅”中國畫研究會的學生(尖子班),無償授課30多課時,較系統(tǒng)地講述了寫意山水畫的基本技法、相關(guān)理論,并作現(xiàn)場示范表演。
入編著作
出版日期 | 書名 | 作品名稱 |
---|---|---|
2005.10. | 《常州體育美術(shù)書法作品集》 | 《攀登》 |
2005.12. | 《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藝術(shù)展作品集》 | 《水西晨曦》 |
2006。1. | 《愛心永恒。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書畫作品集》 | 《天目湖勝景》、《攀登》等兩幅 |
2006.1. | 《光大環(huán)保杯首屆全國環(huán)保美術(shù)書法攝影展作品集》 | 《和諧春風到山村》 |
2006.7. | 《第二屆中國農(nóng)民書畫展》 | 《霜晨》 |
2006.10. | 《中國畫馬藝術(shù)“天驤杯”中國畫馬藝術(shù)大展》 | 《馴馬圖》 |
2006.11. | 《共建綠色家園。全國書畫大賽作品集》 | 《咋暖還寒春料峭》 |
2007.2. | 《和諧中國,新世紀、新農(nóng)村。第二屆“華威杯”書畫大展優(yōu)秀作品集》 | 《霜晨》 |
2007.3. | 《相約文博會“建設(shè)銀行杯”慶祝經(jīng)濟導報創(chuàng)刊25周年全國書畫大賽精品集》 | 《南山瑞雪》 |
2008.1. | 《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tǒng)書畫攝影大賽作品集》 | 《橫澗溪流》 |
2008.9. | 《文化溧陽2008美術(shù)書法攝影作品展覽優(yōu)秀作品選》 | 《山澗雨后聽清音》 |
2009.7. | 《全國中國畫四條屏大展作品集》 | 《天目湖贊歌》(四條屏) |
2009.12. | 《第六屆當代中國山水畫展作品集》 | 《輕舟一葉云水淡》 |
2010.2. | 《紀念孔繁森同志殉職十五周年全國書畫邀請展作品集》 | 《春到幽壑一溪詩》 |
2012.12. | 《第七屆當代中國山水畫展作品集》 | 《帆影松泉》 |
2008.7. | 《第三屆中國農(nóng)民書畫展》 | 《山里人家》 |
2010.11 | 《首屆中國農(nóng)民藝術(shù)節(jié)一一江蘇農(nóng)民畫展作品集》 | 《云深不知處》 |
2010.3.5. | 《溧陽時報》頭版頭條刊登《史解元畫作輾轉(zhuǎn)拍賣支援海地地震災區(qū)》 | 《江南春色》、《春夜喜雨》(書法)。 |
2009.3.4. | 《溧陽時報》“藝林”專版刊登《情系家鄉(xiāng)山水間——記畫家史解元》 | 《霜晨》、《龍?zhí)冻筷亍、《桃花源里人家》、《昆侖橋小景》、《天目湖一角》、《橫澗溪流》》等六幅。 |
1999.12. | 《溧陽書畫》 | 《南山秋色》 |
2008.9. | 《溧陽書畫作品集》 | 《山寨炊煙起 莽林瑞雪舞》 |
2006.12. | 《天目湖》雜志第五期(封面二)“史解元獲獎作品選登” | 《天目湖勝景》、《霜晨》等兩幅。 |
2005.7. | 《溧陽文化》報“溧陽文化人”欄目?妒方庠淙似洚嫛 | 《牧歸圖》、《黃山煙云》、《南山瑞雪》、《寒山急歸圖》、《龍?zhí)冻筷亍、《暮色蒼茫》等六幅。 |
2006.2. | 《天目湖》雜志第四期 | 《山水蘊育筆墨情——史解元山水畫賞析》(溧陽市文聯(lián)副主席、民協(xié)主席鄧超撰寫) |
2011.10. | 《常州老年大學成立二十五周年書畫作品集》 | 《桃花源里人家》 |
2013.9. | 《第八屆中國花卉博覽會——常州老年書畫展特刊》(總第38期) | 《趕集歸來》 |
2013.9. | 《水西豐碑——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館藏書畫作品集》 | 《水西晨曦》 |
2014.1.22. | 《溧陽時空》雜志第17期“碼頭街暢想曲”插圖作品 | 《老城碼頭街》 |
2014.5.22. | 《史氏書畫家作品集》 | 《趕集歸來》、《惠風和暢》等兩幅。 |
2014.5.25. | 《靜雅別院書畫作品集i》 | 《湖畔春潮》、《笑口常開》等兩幅。 |
2014.10. | 《首屆太和之約中國書畫藝術(shù)高峰論壇文集》 | 《寫意山水畫意境筆墨芻議——從海粟精神為例》 |
2014.12. | 《文藝界》常州市文聯(lián)主辦的雙月刊——2014年第6期(總第63期) | 《寫意山水畫意境筆墨芻議——從海粟精神為例》 |
2016.10. | 中國國家畫院,華師大《畫院》(2016年第五期) | 《感悟心語》及6幅國畫 |
2016.4. | 《中國散文家》雜志2016年第2期總第38期 | 《江南水鄉(xiāng)請 ?潑墨寫夙愿——品讀史解元山水畫》 |
2018.4. | 《中國人物傳記》雜志2018年第4期“藝術(shù)天地”欄目 | 《江南水鄉(xiāng)情 潑墨寫夙愿》 |
人物點評
翻閱史解元的舊畫新作,聆聽他的創(chuàng)作經(jīng)歷,受益匪淺。滿目的山嵐云煙、筆墨情懷,鐫刻著對藝術(shù)執(zhí)著追求的足跡,鐫刻著對理想苦苦追尋的心跡!
山遠天際,云聚水涌,“恰似銀河落九天”,一道瀑布奔流直下,激石飛珠,擊巖轟鳴。山梁間云詭波譎,蒼松虬勁。有木橋立澗上,茅蓬竹籬,古樸野趣。橋上有一老者,衣袂飄忽,拄杖遠眺,雖不見臉,卻現(xiàn)仙風道骨。不知何方高古雅士,有此雅興。李白耶?孟效耶?不知此君因何而來,聽瀑耶?觀瀑耶?讀史解元的《觀瀑圖》,古氣、水氣、云氣、墨氣撲面而來。山巒皴法,人物線條,頗有金陵畫派代表人物傅抱石之風范。
《霜晨》是史解元一幅獲獎的代表作。霜凝層林,露掛雜草,山村在炊煙中蘇醒,茅舍在瑞雪里靜臥。盤曲的山道上,一位早起的村姑擔水而行,紅色的上衣和紗巾,在潔白的世界里跳躍著一團生命的亮色。畫作以白為主,用色大膽,以人點綴,動靜結(jié)合,為我們描繪一幅動人的山村雪晨圖。
縱觀史解元的畫作,姑妄論其“神逸”之說,他有一點是令人佩服的。他把自己藝術(shù)的根須,深扎在家鄉(xiāng)肥沃的土壤里,吸收營養(yǎng),汲取源泉,創(chuàng)作題材也多以鄉(xiāng)土為背景,其畫中神貌似曾相識,卻煥然一新!《天目湖勝景》是他獲得國家“第四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書畫藝術(shù)大展”的銀獎的畫作,畫面上層巒疊嶂,林草茂盛,游船犁波,山莊隱云。俯視式的構(gòu)圖,為觀者展示了“心中她永遠是個夢幻世界”(畫跋)的意境!赌仙饺鹧肥撬忠环脒x大型書畫作品集的國畫,瑞雪紛飛,南山披銀,繁茂的森林銀裝素裹,冷峻的山峰氣勢恢宏,原來南方的冬雪也是那么純潔多情!《橫澗小溪》則是一幅秋景圖,枝葉披疏,秋山金黃,一條無名小溪從山間彎彎流出,澗水成潭,葉落有聲。畫角偶露的山居,似乎隱隱傳來桃花源里的雞鳴狗吠!洱?zhí)冻筷亍穭t寫的是夏嶺,山峰高聳,勁松蒼翠,雙瀑飛瀉,嵐氣氤氳。宋朝畫家郭熙曾論山圖:“春山艷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笔方庠P下家鄉(xiāng)四季之山形,莫不出自他對這片山水的觀察揣摩,出自對這片山水的鐘情眷戀,出自對這片山水的皴擦暈染。
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大自然永遠是藝術(shù)家描寫不盡的素材和藍本。史解元深知“行萬里路”對一名畫家之必要,師法自然才能有所造化,他抓住一切機會親近自然,觀摩山水。桂林漓江、黃山煙云、北京長城、皖南民居……都成了他創(chuàng)作的靈感和題材。他畫的漓江青山如碧螺,漁舟泛清波;畫的《黃山朝暉》旭日蒸霞,峰如斧劈,松如龍蟠;畫的《和諧春風吹山村》,其崇山峻嶺雄奇渾厚,聳入云天,分明北方山脈之氣勢。
胸藏丘壑,筆底始有峰巒;興寄云霞,墨跡才呈氣韻。解元兄的山水畫以余拙見,是較為大氣的,他喜以俯視、仰視法構(gòu)圖,取景宏遠,視野開闊,大處畫山巒的氣勢,小處畫草木的紛披。大處落墨,小處收拾,詳略得當,粗細勻稱。大處著思,小處描俏,清秀其中,渾拙其外。畫山的梁、坡、峰、溝時,運用多種皴法,造出各種姿態(tài)。畫水的瀑、澗、溪、氣時,善于用留白暈染來達到生動效果。墨色線條蒼郁凝重;細節(jié)點綴,清新奪目。我想,這正是他畫的長處,也是藝術(shù)特色。
點評者:鄧超(中國民協(xié)會員、江蘇省民協(xié)理事、溧陽市民協(xié)主席、溧陽市文聯(lián)副主席)
感悟心語
“天性使然,年華有緣”。 搞任何藝術(shù)都要有天賦。如:唱歌、跳舞、彈琴,如果沒有天性,一般不能成為音樂家或舞蹈家。我小時候從懂事開始,就喜愛畫畫。外婆給我的零花錢舍不得買糖吃,而是去買有古典人物的洋牌、畫片,愛不釋手,不時地拿出來看。六十年代溧陽城中心電影院旁那條小巷里的小人書攤,除了下雨天,幾乎每天都去,擠在大人堆里彎著脖子,眼睛盯著那些好看的小人書,一蹲就是幾個小時。那些騎馬揚塵的將士、婀娜多姿的仕女、五顏六色的戲曲人物臉譜,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回來后在紙上涂鴉,晚上做夢也想著《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這些小人書上有趣的人物。
老天爺賦予你藝術(shù)天性,必須要珍惜。五十多年來,我經(jīng)過漫長時間的刻苦磨煉,迄今才獲取一點成就。因為,不僅是把畫畫好,更重要的是要修煉“畫外功夫”。如:書畫史、詩文、書法、篆刻、西洋畫、雕塑工藝、民間文藝、音樂舞蹈、戲曲、體操、武術(shù)等,都要熟悉、了解,盡可能精通。尤其是詩文、書法。石濤說:“可知畫即詩中意,詩非畫禪乎?”,黃山谷句:“李侯有句不肯吐,淡墨寫出無聲詩”,張可中說:“詩為有韻之畫,畫為有韻之詩”等,即是說畫家把胸中的詩以筆墨的形式表達出來,作畫如寫詩。同樣,中國畫中的皴擦勾勒,中鋒行筆都體現(xiàn)出書法的功底。如:花鳥畫中的墨竹、藤條;山水畫中的樹枝、勾云等,其中的線條講起來似乎簡單,卻十分講究,線條要渾厚、立體、透明,為此,畫國畫與書法有生死成敗之意義。大畫家陸儼少的山水畫,以獨特的勾云和洋洋灑灑的書法題款,使畫面光彩奪目、耐人尋味。其中不乏體現(xiàn)出他深厚的書法功底。中國畫自古以來就是以線條造型為主的藝術(shù)。從古代巖畫到寺廟壁畫,以及彩陶的圖文和書法,都充分體現(xiàn)了“線”這一載體的魅力;在藝術(shù)作品中,線條的粗細,長短,強弱,老辣和稚嫩,決定著藝術(shù)品的特點和本質(zhì)。
“寫意”畫,即是講畫國畫,要像書法一樣“寫”出來。作畫又如音樂,尤其是在創(chuàng)作中,要把自己當成歌唱家、音樂家、指揮家,讓優(yōu)美的歌聲和旋律隨著心動的激情躍然紙上。中央電視臺2012《星光大道》年度總決賽中獲得季軍的周艷,她唱的《天堂》,其歌聲猶如在大草原上透過天庭、穿過喜馬拉雅山、回旋于玉龍雪山之巔,極似一幅氣勢磅礴、奇美絕秀的山水畫。所以,我有一個習慣,作畫時總喜歡聽一段輕音樂或一首好聽的民歌,讓靈感與筆墨盡情流暢。我感覺,有時花很大功夫畫不出一幅好畫,而有時心情異常輕松、歡悅時,即提筆隨意揮毫,一會兒,卻能畫出一幅得意之作。
“蘸墨才題梅似雪,揮毫又賦柳如煙”,百年轉(zhuǎn)眼飛馳而過。“人生苦短,哪能半途而廢”。在有限的生命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是最大的幸福。山水畫要學的知識太多了,單從筆墨、技法上講:虛實、濃淡、干濕、設(shè)色、章法、透視,潑墨、潑彩、破墨、積墨、焦墨、縮墨、勾皴點染等,夠你學的了。必須進行千萬次的磨練和實踐,才會:熟能生巧、得心應(yīng)手、手到擒來。大畫家黃永玉被同道人稱為“荷癡”,他常在自己的“萬荷堂”賞荷,用心靈捕捉到用畫筆描繪,盡速寫就畫了八千多張。荷花的千般姿態(tài)被他描摹殆盡,荷花的萬種風情被他展現(xiàn)無遺,蘊涵了他無限的情思。當然,他本人的悟性是最重要的,這也是天生的,難以學成。作畫時,你要清楚地知道,畫到啥時候可以擱筆了,換句話說,“恰到好處”,看你能否感覺得到,看你能否左右。往往本來一幅好畫,因為你多加了幾筆,結(jié)果“畫蛇添足”!八嚐o止境”、“天外有天”。畫得再好,也就是一滴一點,沒什么可以夸耀的。再說,中國自古以來人才輩出,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文藝大繁榮,書畫藝術(shù)的進程前所未有。
中青年是藝術(shù)磨練的黃金期,我似乎有使不完的激情。在不到十平方米的小天地里,臨池筆耕,無數(shù)次的勾勒描摹、冥思苦想。身體累了,但心神不累,點一支煙、喝一口茶,稍歇片刻,繼續(xù)畫,越畫越有勁,往往通宵達旦,度過多少霜晨雨夜,翻爛多少報刊畫集。因為有了那段經(jīng)歷,才感到提筆即有胸中畫,揮毫潑灑紙上詩。
“大千世界,自然最真”。我認為:傳統(tǒng)是基礎(chǔ),自然是老師,生活是源泉,個性是特點,創(chuàng)新是關(guān)鍵。一幅精品山水畫,往往能看到傳統(tǒng)的影子,又有清新的面貌和獨特的表現(xiàn)手法以及現(xiàn)代創(chuàng)作理念,讓你百看不厭。當然,要達到如此境界并非“一日之寒”。此外,畫畫要有個性,要有新意。莫靜坡先生畫論:修煉成異,方能證得真果。否則,依舊皮囊俗物,如何升得蓮界?此非佛家語,實乃丹青至理名言。
自然間,“美”——無處不在,關(guān)鍵是看你能否發(fā)現(xiàn),“丑”也是美,看你從何角度去感覺,古代畫家“山鬼”圖,就是體現(xiàn)美女與野獸,即丑與美的對比反差,使美女更美。也就是說,美是通過“丑”襯托出來的。畫山水,必須到大自然中去親身體念。要努力走出去飽覽祖國的名山大川:2010年,我旅游去了玉龍雪山,它聳立于云南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城西的金沙江畔,主峰海拔5596米,山頂終年積雪,十二峰頂平排聳立,連綿35公里,宛如玉龍橫跨,因此而得名。沿道攀壁至2400米之山腰,突現(xiàn)一片云中大草甸,平闊富饒,杉樹環(huán)其四周,牛羊成群點綴其間。納西族少女俊男歌舞其中,別有一番天地。再仰雪山頂峰,白云繚繞,或隱或現(xiàn),壯美之極。
1997年金秋,我們一行四個同道赴安徽寫生考察,影響最深刻的是在安徽績溪縣棋盤村。它地處黃山東麓,距縣城20多公里。村中50多戶人家都姓石,是北宋初大將石守信的后裔。村如棋盤,后村正中的石氏宗祠象征“帥府”,村前的桃花溪象征“楚河漢界”。走進村落,映入眼簾的是:一幢幢民居猶如一枚枚的棋子撒落其間,山水明凈,寧靜致遠。游行其間,猶如過河兵馬,運籌帷幄,了然于心。縱橫有序的巷陌,鱗次櫛比的屋宇,在皖南徽派民居大放異彩,其磚、木、石徽派三雕藝術(shù)繽紛耀眼之時,石家村卻悄然地隱蔽于山林,擺下一張千古棋盤,在六百年的遐想中,無聲無息地走過了它的歷史與滄桑。沿著青石板小道蜿蜒向前,只見粉墻黛瓦、古樹綠蔭、樓臺亭閣、小橋流水;村中央有一池塘,池塘中央有一小島,上面有幾棵松樹和一叢竹林倒影水面,幾只鴨子游來游去;塘邊青石板上:蹲著幾個穿花衣服的村婦嘻嘻呵呵地在洗菜搓衣,碧清的水里看得見引來不少魚兒游來覓食,我情不自禁地撩起一掌清水潑在臉上,哇!好清涼啊!頓時,小魚兒被驚嚇得四散游走了。
我們應(yīng)邀走進好客的村民家中,這里別有一番情趣:雕木長臺上放著景德鎮(zhèn)花瓶、舊時鳴鐘,中堂掛著對聯(lián)、山水畫,八仙臺兩旁邊放著雕花靠背椅子;中堂前方是天井,透亮寬敞,幾盆鮮花散發(fā)出清香味,旁邊庭院內(nèi)有一顆老石榴樹,主人告訴我:村中家家?guī)缀醵荚允駱,以示不忘祖先。兩根渾實碩大的圓柱頂上雕有獅子滾繡球;旁邊廂房漏窗邊墻上嵌著細膩的人物花卉磚雕等。我們匆匆吃了幾口“農(nóng)家飯”,趕緊搶抓鏡頭、速寫、描畫。離開棋盤村時太陽快下山了,回頭看:隱約在晚霞中的古村落,猶如一幅寧靜而淡遠的水墨畫。淡淡的山,淡淡的水,淡淡的村,淡淡的生活·····。
我尤其喜愛“中國畫里鄉(xiāng)村“的畫圖。每到春秋季節(jié),利用業(yè)余時間,騎著自行車走進田園山村、天目湖畔、農(nóng)家樂院、竹林茶場,采風寫生,汲取清新營養(yǎng)。這里天更藍、水更清、山更峻;這里初春的新綠,薄薄的煙霧,水邊的村舍,黑瓦白墻,和諧清新的色調(diào),寧靜淡美的境界;這里有看不夠的景色,有畫不完的風情。當如置身于“世外桃源”。大自然鼓舞著我,滌蕩心魂。劉海粟一生最愛黃山,他從1918年第一次跋涉黃山到1988年八十多歲高齡第十次登臨黃岳。跨度達70年,他一生最重要的作品多以黃山為題材,速寫、素描、油畫、國畫,總量蔚為壯觀。
“情感是繪畫的靈魂”。在修練筆墨功夫、攻讀書畫理論的同時,關(guān)鍵要用心去撫摸畫面,用情去蕩滌心靈,用狂熱去淬出火花。這樣才能創(chuàng)作出深動、有感染力、富有時代氣息的作品。
要努力去親眼目睹大畫家的真跡;看高檔次的書畫展覽;結(jié)識有真才實學的,且人品厚道的藝人,與其交談、觀其作畫、聽其畫論、取長補短。我有幸先后看到過徐悲鴻、張大千、齊白石、傅抱石、陸儼少、劉海粟、蔣兆和、吳冠中等大畫家的真跡,所見銘記在心,影響深刻,終身難忘。還要努力爭取參加高檔次的美術(shù)研討會、現(xiàn)場筆會。尤其是參加筆會能鍛煉自己的膽略和見識;結(jié)識新朋友,學習新知識。此外,要閱讀精典書畫資料(圖片要清晰)。20世紀70年代文革時期,我有幸在溧陽新華書店買到了黃賓虹、吳昌碩、任伯年、傅抱石、錢松巖、程十發(fā)、唐云等一些大畫家的畫輯,由于文藝事業(yè)受到?jīng)_擊,這些畫書滯銷積壓,故只能特價展銷,每本畫輯售價五角錢,畫幅大、圖清晰、紙張好,我如獲至寶。另外好友相贈的錢松巖編著的《硯邊點滴》和陸儼少編著的《山水畫縐議》,兩位先生的畫論講得深刻、實在、真誠、到位,百看不厭,被我翻破了重新修復后放在案臺邊隨手可讀!白x、讀、讀,書中自有黃金屋”,讀到一本好書,還真有這種感覺!叭鼰艋鹞甯u,正是男兒讀書時”;畹105歲的大畫家朱屺瞻,勤奮好學、謙和豁達的美德是世所公認的。他從來不認為自己的畫比別人好,也從來沒有滿意過一張自己的畫。他總是謙虛地說:“我畫不來,瞎塌塌”。做藝人,就要好好學習這種勤奮謙和的精神。
“我行我素,天馬行空”,“清貧清心,天倫之樂”。藝術(shù)上要有突出成就,要付出一輩子。畫畫很辛苦,沒有名,沒有利,淡泊寡欲。但是,清貧讓我感到精神上最大的愉悅,這種愉悅比太多的金錢寶貴,只有自己能享受得到。因為有了這種享受,才感到生活的充實、那么的自豪、那么的有滋有味。
作品欣賞
史解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