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門三進士
弟李養(yǎng)志,字聶許,萬歷辛丑(1601年)進士,知章鄴縣,擢御史,按陜西,豐裁獨著。官至大理寺丞。
弟李養(yǎng)廉之子李芳溏,崇禎四年(1631年)進士,任章丘、夏津知縣。
永年有名的“一門三進士”源于此。
李養(yǎng)沖著書有:《撫宣疏稿》、《吷吹集》、《自適集》《籟鳴集》《宦邸新藝》。另李養(yǎng)沖之子;李芳蘊、李芳莎皆貢生,李芳蘊著書《知還堂集》,李芳莎,歷任鄆城、武鄉(xiāng)知縣,終永州府同知,祀鄉(xiāng)賢,以詩集文章行于世,著有《準敕草》、《威知堂詩文》,在《游西園之二》一詩中更有“仙巖靈寶激飛湍,近水偏宜竹萬竿”之句。 。李養(yǎng)廉次子李芳氵隺,字浦珠,天啟七年(1627年)舉人。曾任掖縣知縣。亂后閉門養(yǎng)病,以詩文自娛。著有《臥云齋集》。
詩文
趙陵秋草
李養(yǎng)沖
長天風雨散陵阿,碧草萋迷感慨多,
牛馬蹊田皆故跡,侯王輦路半城坡;
千年圖霸終歸盡,七國遠兵竟若何,
欲向邯鄲尋故事,夕陽惟有牧童歌。
北河春柳
李養(yǎng)沖
春風夜雨歇河梁,弱柳垂堤列幾行,
樹下金壘頻送客,枝頭黃鳥自鳴陽;
嵐煙西望增新黛,日影東來度曉光,
多少楊花飛不斷,輕盈妬殺漢宮粧。
村居聞寺鐘有感
李養(yǎng)沖
半世浮名欲即拋,鐘鳴夜靜憶南郊,
安禪自是如來境,好向僧門月下敲。
謁鄆公祠
李養(yǎng)沖
何年賢哲過洺州 ,城有祠堂野有丘 ,
荒草連阡迷歲月 , 明禋展敬報春秋 ;
德星自是常臨趙 ,禮教于今尚秉周 ;
憑吊欲尋遷牖處 , 東西瞻眺幾夷猶 。
李養(yǎng)沖萬全地奏折
明.崇禎元年
[崇禎元年九月]丁卯夜,京師地震。
《崇禎實錄》
[崇禎元年九月] 丁卯夜丑時,京師地震,始于西北,迄于東南,諭修省。
《崇禎長編》
崇禎元年九月初十日夜三更時,京師萬全都司西陽河堡,渡口堡地震,西陽河堡沿城磚士女墻,大小城樓十五座,并新置各垛口挨牌連架燈籠鶯嘴及城外新挑四下城壕西道盡搖塌壞,塌邊腹土石磚墩五座,各處土石磚邊墻,里外口墻二百一十余丈,東西公署大廳,廂房等項有盡塌半塌者,馬道排柵門、公館、民房搖塌甚多,打死四十一人,官馬驢兩頭。
《宣府巡撫李養(yǎng)沖奏折》
崇禎元年九月初十京師萬全都司西陽河堡。渡口堡地震(1628年10月6日河北懷安山西天鎮(zhèn)地震)
震級(M)6 1/4
《崇禎實錄》
陽原縣八景
八角琉璃井:陽原八景之一。遺存位于三馬坊村東二里遠的李家堡,后漢高祖劉知遠(劉篙)夫人李三娘擔水的苦難生涯和催人淚下的民間傳說家喻戶曉。大明宣府巡撫李養(yǎng)沖題詩《過李三娘 八角琉璃井》,鐫刻立碑,碑現(xiàn)存于泰山廟。
傷夫西去淚痕斑,遠視金蓮野井間,
望里沖寒悲白兔,閨中茹苦對青山;
當年移鼎身歸漢,此日招魂影落灣,
觸目凄凄芳草色,琉璃不改水潺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