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翁月卿,1924年8月生,湖北武漢人,我國著名女書法藝術(shù)家,F(xiàn)為 中國楹聯(lián)學會會員、 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湖北省楹聯(lián)學會顧問、中書協(xié)會員、女書法家聯(lián)誼會理事、河南省硬筆書法研究會常務(wù)理事、江漢詩社理事、未名詩社理事等。翁先生出身于 中國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常熟翁氏家族,是晚清大書法家、光緒帝師翁同龢的侄孫女。
身世歷程
藝術(shù)歷程
翁老兒時即酷愛書法,六歲開始練字,背唐人絕句,母親是其啟蒙老師。幼承家學,尤其是退休后全身心地投入筆墨中,博習各種書帖,并習篆刻,為了不老寫 唐詩宋詞,買來詩詞書籍細讀深鉆,退休后感到很充實,在書法和詩詞聯(lián)方面都有很大提高。1987年以來參加省、市及全國書法篆刻大展賽,獲獎三十多次。行書小楷被中央文化部、國際文學藝術(shù)博覽、福建文化館、鞏義文化館、施耐庵紀念館等十多個單位收藏。書法作品有臺灣友人、日本、美國、新加坡等友人索藏。 參加?xùn)|方文化藝術(shù)詩書畫印攝影大賽,書法篆刻獲二等獎;獲“四面山杯”書畫大賽銀獎;全國總工會成立七十周年書畫大展賽獲一等獎;首屆“晴川杯”書法獲二等獎;國際文化交流“賽克勒杯”中國書法競賽獲老年組三等獎;國際書法邀請展(比利時世界文化藝術(shù)交流中心舉辦)硬筆書法獲銀獎,“國花杯”全國書畫大展賽銀獎,1998年加拿大世界書法家協(xié)會名錄收編入《世界書畫家經(jīng)典》,并授予當代書畫名人稱號。書法作品1993年為“亞太殘疾人十年”第一年,義展義賣獲市授予特別愛心書畫家稱號,多次為災(zāi)區(qū)人民獻愛心,捐贈書法作品義賣。1999年春節(jié)前夕帶領(lǐng)學生街頭寫春聯(lián),賣得的錢全部捐送希望工程,一磚一瓦獻微力。學寫詩詞對聯(lián),逐步提高,并大膽參與大賽。參加了李時珍逝世四百周年全國有獎?wù)髟娢?七律一首獲三等獎,1994年“湘中報杯”新詩,《回憶的歌》獲優(yōu)秀獎,第二屆“文壇杯”水調(diào)歌頭,“神 女笑”獲銅獎;“赤松杯”有獎對聯(lián)征賽獲優(yōu)秀獎(每比只設(shè)優(yōu)秀獎)、“赤松杯”征聯(lián)賽,共七聯(lián),其中一聯(lián)缺偶,其應(yīng)對四付獲優(yōu)秀獎。雙峰山詩詞大賽七律青龍洞獲優(yōu)秀獎等十余次。為弘揚祖國文化,培養(yǎng)書法幼苗,1983~1988年在 沈陽路小學,培養(yǎng)書法興趣班,參加全國“雙龍杯”、“希望星杯”、“世紀星杯”、“四方杯”、“中華杯”、中日少兒書畫大賽等,學生多次獲金獎、銀獎、銅獎;一、二、三等獎及優(yōu)秀獎。 1995年出版了《翁月卿書法作品集》,1998年出版《翁月卿鋼筆作品集》,1999年出版了《煙雨集》(詩稿手跡)。書法作品與傳略、詩詞作品與簡介收編入《萬壽清韻》、《老年書畫家大辭典》、《世界華人書畫篆刻家大辭典》、《世界書畫家經(jīng)典》、《冰雪情海內(nèi)外書畫名家大辭典》、《國際賽克勒杯競賽作品集》、《99迎澳門回歸祖國大型書畫冊》、《中華詩詞家大辭典》、《中國國際文學藝術(shù)博覽》、《華夏吟友》1、2卷、《母恩難忘》、《中國大百科專家人物專集》、《當代名人錄》二十多種大型辭書。有的書法作品和近兩百首詩詞聯(lián)散見于《古今四君子》、《雙峰毓秀》、《夕陽紅》、《湖北詩詞》、《紅日葵心》、《心潮》、《赤水詩詞》、《碧血千秋》、《江漢詩詞選粹》、《當代詩詞手跡選》、《黃鶴杯詩詞聯(lián)薈萃》、《老年文匯報》、《老年大學報》、《藏祺報》、《聯(lián)體報》、《東方文化藝術(shù)報》、《漢中征稽報》等五十多種專輯報刊上。為迎接世界婦代會紀念英籍校長施德芬,寫了《普仁校長施德芬》發(fā)表在《武漢晚報》上。
顯赫身世
翁先生出身于中國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常熟翁氏家族。她的曾祖父翁心存,是前清咸豐朝大學士、上書房總師傅。她的祖父翁同爵任湖北巡撫,這也是翁先生一家落籍湖北的原因。她的伯祖翁同書任 安徽巡撫。她的叔祖翁同龢更負盛名,咸豐丙辰科狀元,官至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wù)大臣,同治、光緒兩朝的帝師,翁氏父子先后擔任三個皇帝的老師。這樣一個“鮮花著錦之繁,烈火烹油之盛”的名門望族,其衰落之快,猶如 流星劃過夜空。先是翁先生的伯祖在太平軍進攻時,失守 定遠獲罪,被 曾國藩參奏革職,充軍新疆,死在西北。她的叔祖因積極支持光緒皇帝戊戌變法,引起慈禧太后的震怒,斥責他對皇帝“輔導(dǎo)無方”,“力陳變法,濫保匪人,罪無可逭,深堪痛恨”,差一點和譚嗣同等“六君子”一起做了刀下鬼;看在當過同治帝老師的份兒上,姑免一死,革職回籍,永不敘用,交由地方官嚴加管束。翁同龢狼狽回到常熟,晚景凄涼,看著地方官的臉色過日子,郁郁而終。翁先生這一房,僥幸沒有受到政治上的打擊,但卻天不假年。祖父翁同爵官至湖北巡撫,父親翁敏齋曾任民國時期湖北省高等法院主任書記官。她的祖父沒有等到致仕退休便病死在任上,她的父親也是英年早逝,失去了“頂梁柱”,家境一落千丈。后來,到了一貧如洗的地步,全靠她母親做針線活度日。翁氏家族大起大落的興衰史,有心人可以用來寫一部類似于《紅樓夢》的小說。
翁先生出生時,翁家已經(jīng)敗落,她一天也沒有享受過“ 千金小姐”的風光,從呱呱墜地之時起,就備嘗生活的艱辛。因為家貧,她幼時沒有上過正規(guī)學校。幸而她母親文化素養(yǎng)很高,在忙生計之余,親自教她讀書識字,教給她各種知識和道理,還指導(dǎo)她學習書法。寫字無錢買紙筆怎么辦?她父親生前曾給武昌“伍華樓”、“柏華樓”等文具店寫過招牌匾額,店老板感念舊情,把切下的紙頭和壓壞了的本子送給她;鄰居呂老伯是小職員,把機關(guān)丟棄但還勉強可用的毛筆撿回來供她使用?梢哉f,翁先生今天書法學問的造詣,追本溯源,完全得益于她 母親的教誨和在艱苦環(huán)境中的磨礪。宋朝歐陽修四歲喪父,其母親誨之學,家貧至以荻畫地學書,終成大家。翁先生的經(jīng)歷與之十分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