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王俊生(1928~ )河南孟津人。1954年畢業(yè)于河南師范專科學校。曾任孟津縣文教局科員、孟津五中教導主任、縣教師進修學校主任、孟津縣政協(xié)一、二、三屆副主席。洛陽市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孟津縣文聯(lián)名譽主席,孟津縣書法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等。河南省書法家 協(xié)會會員、日本書友社社員。幼年從父遍習顏柳歐魏諸體,工楷書,善行草。曾獲中原書法大賽三等獎及楷書獎。作品多次在全國各地展出獲獎,并被收入《牡丹詩詞薈萃》、《河南書法》以及日本出版的《櫸墨》、《霞暉》、《書友》、《中國佛教墨跡集》等。1990~1993年,籌資百余萬元,在孟津創(chuàng)建了王鐸書法館,收藏王鐸書法碑帖石刻270方,國內外書法名家作品500余件,完成刻石300余方。1993年籌備舉辦了由中國書協(xié)和省書協(xié)主持的邀請日本韓國、德國書法團體以及全國名家參加的王鐸書法國際研討會。同時舉辦了王鐸墨跡珍品展、國際書法名家作品邀請展。傳略被輯入《中國現(xiàn)代書法界人名辭典》、《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等。
社會評價
他從黃河岸邊走來,浸透著母親河的睿智和靈氣,顯露出文化搖籃的聰穎和智慧,終于成就為書法與建筑藝術家。他從神筆王鐸的故鄉(xiāng)走來,濃郁的墨香熏陶為一代書法大家,為祖國的藝術天空再添彩虹。他從邙上 走來,那滄桑厚重攜帶芳香的黃土,釀就了善良、寬容的美德,成為人們敬仰的老人。他,就是當代河洛書壇重量級人物,德高望重的王俊生老先生。
王俊生老先生早年畢業(yè)于西南軍政大學,后又到河南師專深造。歷任孟津縣一、二、三屆政協(xié)副主席,洛陽市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孟津縣書法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王俊生老先生自幼受父親的影響,牢記父親“學問如汲水,辛勞之人可導引江河,懶惰者枯干桶底”之語,苦讀文學,精習翰墨,4歲識字千余,5歲書寫對聯(lián),歷經數(shù)十年的修煉,終成正果,成為一代書法名家。
他的書法以“二王”為宗,溶剛直清廉品格與其中,形成了俊挺、生動、圓潤、剛勁的獨特風貌,既流露著柳公權《玄秘塔》的清新俊秀,洋溢著歐陽詢《九成宮》的磅礴氣勢,又深藏著顏真卿書法的莊重大度,也彰顯著米芾、王鐸書法的流暢生動。
既不囿于古法奴與先賢,又不追隨時風故作丑怪,不激不厲,安詳和諧,以人民喜愛為尚,以風神高雅為宗,被譽為“王俊生體書法”,在孟津,在河洛,在中外,在人民群眾之中,在名人 賢士之間,在名家典籍之內,在權威藝術場館之堂,廣為傳播、收藏、展示。
古人云:“書者,如也!”即是說“字為心畫”,“字如其人”。王俊生老先生剛直不阿,真可謂“顏筋柳骨”,風骨俊俏,謙和寬厚,其書法表現(xiàn)出強烈的尊人卑己的思想意識和孜孜以求的精神風貌。他雖為大家,卻渾身散發(fā)著泥土的香味,顯現(xiàn)著農民的憨厚與質樸。
在洶涌澎湃的市場經濟大潮中,人們追求利益最大化當屬情理之中,無可厚非。然而,王俊生老先生以中國傳統(tǒng)理念鑄成的淡泊名利為做人原則,鼎立與世,我行我素,融于生活。這一點說著易做著難,因為金錢的誘惑實在是強大的。君不見多少人見錢眼開,為金錢作奴,唯利是圖?但王俊生老先生視金錢為糞土,以他的功底,他的字可以字字為金,幅幅為銀。然而誰都知道,到王俊生老先生那里求字,莫提金錢二字。
曾經有一位酷愛書法的教師索求老先生的墨寶,委婉地說:“你付出了心血和汗水,我得表示表示!”老先生回答:“你老有錢啊,有錢多幫幫貧困學生!”曾經有一位農民冒昧跑到老先生家里,想要一幅字畫。老先生欣然命筆,滿足了他的要求。這位農民純真說:“得多少錢哪?”老先生說:“你喜歡就拿去,等你家出紅薯的時候稍來幾疙瘩就中了!”
王老先生不是腰纏萬貫的富翁,他的生活十分儉樸。穿衣一件汗衫也要補了又補,吃飯掉一片饃花兒也要撿起來放進嘴里。在出近門他就騎個舊自行車,出遠門搭乘公共汽車是常事。有 人開玩笑說,王老師寫幾幅字換一輛汽車玩兒似的。王老先生說:“10輛汽車我也能換,那就把良心換沒了!”
王老先生不但不以自己的特長謀利,反而為自己的特長所累。他無代價為他人付出幾乎擠占了自己的所有業(yè)余時間,甚至付出了自己的健康。1986年,孟津和全國一樣掀起集資建校的高潮,省市縣為集資建校的單位樹碑表彰,全縣有百余座紀念碑要書丹。當時王老先生已年近六旬,卻義無反顧為之書丹。那時候技術落后,在石碑上寫字是要直接把字寫在碑上,勞動量相當大。王老先生就整天趴在石碑上,一筆一畫地認認真真地寫啊,寫!膝蓋磨疼了,墊上一個小褥子;肩肘累酸了,站起來稍微活動活動。就這樣一連寫了幾個月,竟然全是奉獻,分文未取。
王老先生不但是一位書法藝術家,還是一位建筑家。自幼王俊生酷愛學習幾何,不論平面幾 何還是立體幾何都十分優(yōu)秀,平時,在習練書法之余,他自學建筑類書籍,如癡如醉,并學會了畫建筑設計圖紙。孟津有許多主要建筑,都鐫刻著他的名字?h政府辦公樓,縣電影院,洛孟賓館,縣實驗小學,縣直中學,老城慧光小學,重修負圖寺,這些凝固的音樂都有他的心血。特別是王鐸書法館,更是他的得意之作。
孟津是明清著名書法家王鐸的故鄉(xiāng),在孟津建一座書法館展示這位家鄉(xiāng)書畫大家的藝術成就,是孟津人民的夙愿,是許許多多書法愛好者的期盼,更是王俊生老先生的心愿。
1990年,王鐸書法館終于在縣城動工興建,王俊生老先生請纓擔任總監(jiān)。
但是,建設王鐸書法卻是他一生中最為艱難的時候,因為一無資金,二無資料,三無人員,一座價值300萬元的古典式建筑就是在這樣“三無”的情況下拉開了序幕。為了資金,年逾花甲的 王俊生老先生跑省、跑市,跑各部門,呼吁、求援、化緣,一周內曾3次進京。
他單槍匹馬,吃住工地,黎明即起,三更不眠,檢驗材料,監(jiān)督施工,驗收質量,日夜操勞,歷時三年,終使王鐸書法館竣工。其間,為征集王鐸書法作品,他遍訪一家又一家博物館,拜訪一位又一位收藏家。
探幽訪古,采用先進科技,收藏500余幅王鐸書法和當代書法家力作,刻石290多方。其中10種王鐸名帖,老先生從北京借回親自鐫刻。
王鐸書法館落成后,迎來了全國書法大師啟功,書法大家沈鵬、羅工柳、馮其庸、王學仲、劉炳森、劉正成、李鐸、謝云、陳方既、孫其峰、牛光甫、張海以及日本、韓國和歐洲書法名家,當是高朋云集,貴賓滿座,齊贊王老先生圓了中外書法家之夢。全國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王學仲激動不已,當場揮毫章曰:“二王仙去孟津王,三尺鯉魚鐸故鄉(xiāng);觀罷瑯華諸貼妙,至今翰墨醉扶桑!甭淇顣r特意加寫了“千余年后可以嗣響二王者,豈唯王嵩樵乎?”
王俊生老先生,雖已八十高齡,但精神矍鑠,面色紅潤,步伐輕盈,這與他清淡的飲食,不嗜煙酒,淡泊名利的良好心態(tài)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