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唐虎臣(1880—1953)京劇演員兼教練,工武凈。又名學寅,山東省濟寧市人。他自幼學藝,專工架子武凈,特長翻、打、跌、滾,把子功、毯子功亦很拿手,特別是扎上大靠,持大刀,四肢騰空,仰面翻“背坷”,堪稱絕技。他長于描繪各種凈、丑臉譜,所繪的《三打祝家莊》、《拿高登》人物臉譜,在“四擊頭”鑼鼓站堂亮相,?色@得觀眾掌聲。演《惡虎村》,繪制臉譜極為迅速,三個指頭蘸上顏色,只消三涂兩抹,再用筆上下一勾即成,令人叫絕。他的戲路很廣,無論短刀長矛,箭衣長靠,槍花舞刀,“大蕩子”、“小開打”,均很嫻熟。演《戰(zhàn)宛城》的典韋最佳,常從兩張疊起來的桌子上往下竄,象“撲虎”一樣,著地一個跟斗就翻過來。他還精通文武場面,吹一口好笛子。
民國四年(1915)三月,唐虎臣應邀來陜西易俗社任教,時年三十五歲。為了給秦腔演員傳授武功技藝,他堅持先給學生教演京劇傳統(tǒng)劇目,“時間一久,并在易俗社形成一個習慣,每個日場演六折戲,最后一折必演武打或半武半打的京劇。鑼鼓琴弦,均用京劇,使秦腔演員演唱京劇,不僅在西安能唱,到北京也敢演出。唐虎臣教授的學生王秉中、李可易、王藹民、徐撫民、耿慧中、王仁民、李箴民、劉幼民等,都成為西安各個時期有名的能京能秦的武行演員,經(jīng)虎臣教習演出的京劇《出五關(guān)》、《水淹七軍》、《神亭嶺》、《獨木關(guān)》、《拿商登》等,常為觀眾交口稱贊,他執(zhí)教的秦腔劇目《淝水之戰(zhàn)》、《火牛陣》、《赤壁鏖兵》等武功戲,也很精彩。
虎臣待徒教藝一絲不茍,誨人不倦。對待學生既象嚴父,又如慈母。冬天,有的學生沒有被子,就和他同睡,尿了床,一濕就是半截褥子,他也從不見怪。學生病了,他端湯煎藥。夏天同學們在外露宿,他提著油燈,挨處巡查,一個個地給蓋被子。真是“師徒如父子”,同學們都管他叫“唐爸”。學生登臺演出,他亦更加忙碌,戲一開,他在二簾子后面瞪著眼盯,動作不利落,他就隨時指點,見靴子大了,就用他的腳布給以加包,見靠旗松了,就給勒緊;甩發(fā)亂了,他就給你梳理;嗓子要是出點岔,他早就給準備好了“飲場”水。
1949年西安解放后,唐虎臣雖年事已高,還參與了《陸文龍》、《韓元山》等武戲的排練。1953年冬因患腦溢血病逝于西安,西安易俗社為其舉行了追悼儀式,終年七十五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