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徐名正(1912~1935),化名羅倫。1912年7月生于如皋石莊鎮(zhèn)老壩頭。幼年在石莊小學求學,畢業(yè)后考入如皋中學。1930年春,考入戲劇家歐陽予倩創(chuàng)辦的廣東戲劇研究所附設的戲劇學校學習。1931年春,經戲劇家熊佛西介紹他進北京大學文學系作為旁聽生研究戲劇。
暑假中,徐名正回到家鄉(xiāng),經中共鎮(zhèn)濤區(qū)委書記吳汝連介紹,加入共產黨。同年秋,黨派徐名正打入如皋師范讀書,擔任中共如皋師范支部書記,重新組織領導如皋師范的黨組織。“九·一八”事變后,他聯(lián)合如城知識青年成立了“反日救國會”,并親自領導如師學生排演節(jié)目,開展愛國活動。他導演了《怒吼吧,中國》,并擔任主角,帶領戲劇隊到丁堰、白蒲、石莊等鎮(zhèn)公演,募捐援助馬占山將軍抗戰(zhàn)。
1932年4月26日,吳汝連布置他趕制幾千份署名為“如泰工農行動委員會”的標語傳單。徐名正組織如皋師范黨支部的骨干分子日夜刻寫油印,于4月30日清晨圓滿完成任務。
同年冬,國民黨江蘇省教育廳廳長周佛海視察如皋師范,徐名正在校園內的石灰墻上用墨汁書寫“打倒沈振聲”(反動校長)的大幅標語,事后查出被開除。徐名正在如皋師范進步師生的贊助下,轉學到上海私立正風中學,利用課余時間在周家嘴路一家鐵工廠打工維持生計。并與當?shù)攸h組織接上關系,在工人中開展革命活動。
1933年夏,徐名正高中畢業(yè),回到如皋,任城市民眾教育館館員。后調到民眾教育實驗區(qū),在西鄉(xiāng)盧家莊一帶繼續(xù)從事黨的秘密活動。10月下旬,黨派他去廈門,化名羅倫,參加十九路軍工作。后在陳銘樞等組織的福建人民政府任宣傳委員會委員!伴}變”失敗,徐名正轉去閩南。1934年1月,前往中央蘇區(qū)瑞金。在中華蘇維埃政府機關報《紅色中華報》報社任秘書長。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他隨瞿秋白行動。1935年2月在福建長汀被捕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