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潮州樂器制作師,原籍澄海縣下蓬烏汀鄉(xiāng)。他自幼愛好音樂,參加潮州大鑼鼓班。擅長吹笛,技藝過人。1904年起在汕頭市開設(shè)潮州樂器店。鋪號蔡福記,經(jīng)營潮州樂器制作和修理。有簫、吹管(俗稱“哭嗶”)、四孔笛和梅花秦琴等。制作烏木二弦、三弦、洋琴等樂器,音色優(yōu)美、工藝精致,兼有使用和欣賞價值,成為潮州樂器的獨有特色。蔡福記生產(chǎn)的樂器,除銷行潮州、廣州外,還遠銷暹羅、新加坡、安南等地。20世紀30年代,蔡春福與二胡演奏家饒淑樞合作,改革廣東高胡為潮州提胡,音色淳厚清亮,成為漢樂和潮樂的主奏樂器之一,并應(yīng)用于廣東漢劇和潮劇的伴奏,對樂隊的發(fā)展有較大影響。50年代,他與潮劇樂師陳華(仙花)試制中音二弦(用梧桐板蒙琴筒)取得較好音色;制作的嗩吶,用氣輕便、音色柔潤,具有濃厚的潮樂色彩。他能根據(jù)使用者不同需求制作樂器,深受用戶歡迎。蔡春福樂器制作精細,從材料選擇、氣溫冷暖及掌握火候等各道工序,都悉心研究,不斷探求樂器制作新技術(shù),力求精益求精。二弦琴筒的蒙皮工藝,一向被制作家視為“絕活”,少有外傳,他則當(dāng)眾制作,毫無保留,同行傳為佳話。蔡春福為人豁達,與潮汕戲曲界的樂師、教戲先生、知名藝人多有交往,從中收集潮州傳統(tǒng)古曲和編創(chuàng)樂曲多首,集腋成裘,匯集出版,有潮州音樂《弦詩》、《吹詩》、《笛詩》、《箏詩》多冊問世,是潮州音樂曲譜最早刊印發(fā)行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