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肄業(yè)于永春省立第十二中學。1918年,閩南土匪蜂起,民不聊生。他隨全家遠航南洋,定居馬來西亞柔佛蔴坡,經(jīng)營成茂枋廊,又從事建筑事業(yè)。以才識過人,聰明穎悟,任職蔴坡中化學校財政,信譽卓著。1938年與鄭文炳,堂兄顏碧水等其他永春屬人士,投資墾殖,組織 口玉 口射 種植有限公司,開辟接種膠園二千格,園中間作樹茨,以取外快。1940年春,日寇南侵,地方混亂,糧食奇缺,蔴屬各處人士,幸賴玉謝二千格的樹茨及時生產(chǎn),顏仁理以半賣半賑方式充作大眾糧食,救助饑民無數(shù)。1946年二次大戰(zhàn)結束后,地方百廢待舉,顏仁理念及當時急務,應以教育為先,立即會同在日據(jù)時期未曾受難同胞陳時試、李文祥等,舉行緊急董事會議,復辦中化學校。但當時資金缺乏,籌募無門,艱辛萬分。顏仁理挺身而出,擔任財政。由此中化學校培育了數(shù)以萬計的學生,顏仁理功不可沒。他宅心仁慈,重義疏財,常濟人之急,扶人之危。凡慈善教育事業(yè),無不全力以赴。曾任玉謝春盛山有限公司財政、成茂棧油站東主、柔屬顏氏公會名譽主席、永春公館名譽主席、桃源俱樂部名譽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