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曾兆祺(1909—1942),原名廣祥,號次可,廣西恭城縣城廂鎮(zhèn)(今恭城鎮(zhèn))人。1921年,曾兆祺肄業(yè)于上海復旦大學政治系,獲法學士學位;剜l(xiāng)后從事教育,先后在恭城師范、平樂縣中、南寧女師、南寧高中和桂林中學任教。民國26年至31年任桂林中學訓導主任和教務主任期問,因校長蔣培英兼政府職務,由他代理校政。當時桂林已成為抗戰(zhàn)后方的文化城,他根據(jù)形勢需要,銳意革新,主持制訂了新的教學規(guī)章制度,支持學生廣泛開展課外活動,參加抗日救亡宣傳,由學生自治會出版大型墻報《一周間》和鉛印刊物《青年先鋒》等,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歌頌中華民族浴血抗戰(zhàn)的雄風,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同時,他通過各種關系,延聘各地疏散到桂林的文化名人,如王魯彥(作家)、葉蒼苓(北大教授)等擔任各科教師,并千方百計充實新圖書和教學儀器設備,提高教學質(zhì)量,在綜理全校行政中,還給高中班講授中國文學,深為學生贊譽。曾兆祺思想進步,由于他掌握了學校實權,庇護進步教師,在學校灌輸革命思想,使桂林中學各方面出現(xiàn)了朝氣蓬勃的局面。因患阿米巴痢疾,于民國31年2月8日逝世,時年3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