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20世紀90年代,包軒鳴從美國紐約大學電影學院電視電影制作系畢業(yè)后,有八年在紐約拍攝獨立電影的經歷。2002年,跟隨同學何蔚庭來到臺灣,開啟了一個美國人在臺灣的攝影之旅。
2005年,擔任愛情短片《呼吸》的攝影師;同年,擔任劇情短片《海巡尖兵》的攝影師。2006年,擔任奇幻電影《一年之初》的攝影師,該片由鄭有杰執(zhí)導;同年,包軒鳴獲得第8屆 臺北電影節(jié)評審團特別獎。
2008年,擔任劇情短片《夏午》的攝影師,該短片片長十五分鐘,卻只有五個鏡頭;同年,擔任劇情電影《天黑.夏午.闔家觀賞》的攝影師,該片由桂綸鎂、陸弈靜合作主演。2009年,擔任攝影師的劇情電影《陽陽》上映,他憑借該片入圍第4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攝影獎;同年,擔任劇情電影《風聲》的攝影師,該片根據(jù)麥家的同名小說改編。
2010年,擔任青春動作電影《艋舺》的攝影師,該片由阮經天、趙又廷、鳳小岳聯(lián)合主演,他憑借該片入圍第5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攝影獎;同年,擔任劇情電影《臺北星期天》的攝影師。2011年7月4日,由其擔任攝影師的古裝武俠電影《武俠》上映,該片由甄子丹、金城武、湯唯聯(lián)袂主演,他憑借該片獲得第6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攝影獎、第3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攝影獎;同年,擔任愛情奇幻電影《星空》的攝影師,影片改編自幾米的同名繪本。
2012年,擔任攝影師的愛情電影《女朋友·男朋友》上映,該片由楊雅喆自編自導,他憑借該片獲得第49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攝影獎。2016年,擔任劇情電影《七月與安生》的攝影師,該片根據(jù)安妮寶貝的同名小說改編,他憑借該片入圍第3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攝影獎。
2017年,擔任喜劇電影《妖鈴鈴》的攝影師,該片由吳君如、沈騰共同主演。2018年,擔任人物傳記電影《李娜》的攝影師,該片由陳可辛執(zhí)導。2019年4月4日,擔任攝影師的犯罪懸疑電影《風中有朵雨做的云》上映,他憑借該片入圍第55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攝影獎。
個人生活
包軒鳴的父親是電子工程師,母親是美術教師,爺爺是化學家。
主要作品
攝影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2020年 | 《李娜》 | 電影 |
2019年 | 《春潮》 | 電影 |
2018年 | 《風中有朵雨做的云》 | 電影 |
2017年 | 《妖鈴鈴》 | 電影 |
2016年 | 《七月與安生》 | 電影 |
2012年 | 《女朋友·男朋友》 | 電影 |
2011年 | 《星空》 | 電影 |
2011年 | 《武俠》 | 電影 |
2010年 | 《臺北星期天》 | 電影 |
2010年 | 《艋舺》 | 電影 |
2009年 | 《風聲》 | 電影 |
2009年 | 《陽陽》 | 電影 |
2008年 | 《天黑.夏午.闔家觀賞》 | 電影 |
2008年 | 《夏午》 | 短片 |
2006年 | 《一年之初》 | 電影 |
2005年 | 《海巡尖兵》 | 短片 |
2005年 | 《呼吸》 | 短片 |
參演紀錄片
時間 | 名稱 |
---|---|
2018年 | 《夢的背后》 |
榮譽記錄
香港電影金像獎 |
?2017 第3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攝影獎七月與安生(提名) 2012 第3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攝影獎武俠(獲獎) |
臺灣電影金馬獎 |
?2018 第55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攝影獎風中有朵雨做的云(提名) 2012 第49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攝影獎女朋友·男朋友(獲獎) |
臺北電影節(jié) |
?2006 第8屆臺北電影節(jié)評審團特別獎(獲獎) |
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 |
?2019 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攝影獎春潮(獲獎) |
亞洲電影大獎 |
?2012 第6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攝影獎武俠(獲獎) 2011 第5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攝影獎艋舺(提名) 2010 第4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攝影獎陽陽(提名) |
亞太電影大獎 |
?2012 第4屆亞太電影大獎最佳攝影獎 艋舺(提名) |
亞太影展 |
?2012 第55屆亞太影展最佳攝影獎星空(獲獎) |
人物評價
在每一條電影路上都有自己的話要講、只要有機會就會實驗創(chuàng)新的包軒鳴電影,有幾個明顯的影像標簽,那就是 :一鏡到底(長鏡頭)、手持攝影,以及動態(tài)大特寫。如果說“一鏡到底”的美學思想是時間感與真實感,那么手持攝影則是為了自由——讓演員、攝影師都更自由,二者的結合造就了大特寫或動態(tài)雙人特寫的影像特征與視覺張力!断奈纭防锏耐蹈Q者與幻想者,《陽陽》里的運動員與舞蹈者,《星空》里的彩繪筆,《風聲》里的審問者與被審問者,《艋舺》里向你招手的愛與死亡,《武俠》里的X光和放大鏡,《女朋友。男朋友》里的青春、民主與自由的嘆息者等,美籍臺灣攝影師包軒鳴的攝影機在電影里擔負著多面角色,他在維護拍攝對象的獨立與自由的同時,還始終保持著自身的真實與自由(《當代電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