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艾麗諾 是阿奎丹人,生于1112年,前后2次婚姻,于82歲后法蘭西一所修道院逝世
成長
祖父為阿奎丹公爵威廉第九,是一位「抒情詩人」,艾麗諾多少受到他的影響。 艾麗諾的祖父在他波爾多的王宮中是法蘭西南部才子、佳人、騎士薈萃之所;在皇宮里,艾麗諾被撫育為生活及學(xué)問都配合其身份的皇后。 她富有活力的身體及動作的優(yōu)雅詩化,個性及情欲上的激動熱情,心智、舉止及言語間的自由開放,抒情的幻想及活躍的精神,對于愛情、戰(zhàn)爭及各種一的樂于從事,甚至亦歡喜死亡。
在其父親死后,當(dāng)她十五歲時(1137AD),艾麗諾即繼承了阿奎丹公爵的領(lǐng)地,法蘭西國王提議聯(lián)姻,急于將阿奎丹公國及波爾多并入法蘭西及其稅收范圍,并于同年與法國 王儲結(jié)婚。
婚姻
第一次婚姻
這純粹是一個政治性婚姻,其夫后來即位,正是「 路易七世」,他生性善良、嚴(yán)肅,對宗教熱心;而艾麗諾責(zé)愛慕虛榮、生活放蕩,兩人性格完全相反。她并不知道 路易七世是個冷靜、虔誠而且只知有國事的人。 她嫁給他時,是愉快、可愛而驕縱的;他并未為她的奢華放縱所迷惑,而且對于跟到巴黎獻(xiàn)頌詩以答謝她的支持的詩人,根本不加以理睬。 所以艾麗諾曾說她嫁給一個國王,卻發(fā)現(xiàn)他是個僧侶。 由于渴望過生動的浪漫生活,她決心在 第二次十字軍東征時(1147年)跟其夫至巴勒斯坦。艾麗諾與隨行婦人著男裝軍服,輕蔑地將紡紗工作交給留在國內(nèi)的騎士們,在軍隊(duì)的掩護(hù)下騎馬而出,鮮明旗幟在空中飛揚(yáng)。 不管為國王所疏忽或被其斥責(zé),她反正是在安提阿及其他地方與人發(fā)生婚外情;謠傳她與其叔普瓦泰的雷蒙(Raymond of Poitiers)有染,又說她與一位英俊的回教徒奴隸有染,甚至有無聊的閑話傳說與虔誠的 薩拉丁發(fā)生戀情。 路易七世耐心忍受這些荒唐事及她尖刻的言辭。 1152年艾麗諾疑心 路易七世會休棄她,加上結(jié)婚十年,未生下男嗣,促成兩人的仳離。 于是訴請離婚,理由是她們的關(guān)系是在六親等范圍內(nèi)-教會譏笑這種借口,但是準(zhǔn)許離婚。 艾麗諾遂返回波爾多,恢復(fù)原有頭銜。
第二次婚姻
一群追求者對她展開攻勢,但二個月之后,她又改嫁英王亨利一世之孫- 安茹伯爵和諾曼第公爵亨利—她選擇英格蘭 王儲,金雀花王朝的亨利為夫;兩年后亨利成為英格蘭國王- 亨利二世,艾麗諾再度成為王后(1152年)。 她給英格蘭帶來南方的風(fēng)味,在倫敦她仍為法蘭西北方敘事詩人及南方抒情詩人的最高立法者、支持者及偶像。 艾麗諾為亨利生了五子三女,其中的理查和約翰皆成為英王。 三個女兒都嫁給歐洲君主,所以被稱之為「歐洲的祖母」。 如今她以年紀(jì)較長能守忠貞,亨利未再發(fā)現(xiàn)她有丑事。 但是風(fēng)水已經(jīng)轉(zhuǎn)了:亨利比她年輕十一歲,在脾氣與熱情方面與她相仿;不久她就在宮中廣施愛情。 艾麗諾從前輕視一個忌妒的丈夫,現(xiàn)在自己卻反要因忌妒而激怒。 當(dāng) 亨利二世廢其后位時,她遂逃離英格蘭,要尋求阿奎丹國的庇護(hù),但他把她追回來拘禁,西元1173年因反感和仇恨,支持兒子造反,而被亨利二世幽禁多年。丈夫 亨利二世死后,她才被釋放出來。 在十六年內(nèi)她辛苦渡著被禁的生活,可是她的意志并未因而崩潰。 抒情詩人鼓動歐洲各地反對英王;其子理查與約翰聽她的命令,陰謀推翻其父并未成功。 一直到「獅子」理查(Richard Coeur de Lion)嗣位,釋放其母,且在他參加十字軍攻擊 薩拉丁時,任用艾麗諾為英格蘭 攝政。 她在獅心理查東征期間,親掌朝政、籌集贖金,親自迎接兒子回國。 同時,也挫敗約翰和法王 腓力二世覬覦王位的陰謀。 這使她成為當(dāng)時最有權(quán)勢的婦女。 當(dāng)其子約翰為英王時,她退隱至法蘭西一所修道院在此渡過余生,享年8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