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沈軍, 瀚海音樂家。滿族后裔,甲午年秋生,吉林省白城市人。幼年酷愛藝術,少年踏入音樂,青年大展才華,中年如魚得水。他的感言是“感恩上蒼賦予音樂,音樂伴隨多彩人生!
2007年取得正高級技術職稱資格,現(xiàn)任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區(qū)文化館研究館員。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會員、吉林省音樂家協(xié)會會員、第二、三屆白城市音樂家協(xié)會副主席。曾任吉林省青年音樂家協(xié)會會員、吉林省合唱指揮協(xié)會會員、吉林省社會音樂研究會理事、吉林省群眾文化研究學會會員、吉林省少兒藝術研究會理事。
相關信息
因為有音樂,所以有天堂。
那間不到10平方米的音樂制作間,就是沈軍的“天堂”。
音樂制作間里除了各種樂器和音響設備,有兩塊金燦燦的獎牌尤為引人注目。去年,沈軍參加了第六屆“文化之春”中國民族歌曲演創(chuàng)大賽,他創(chuàng)作的歌曲“祥光照鶴鄉(xiāng)”榮獲“中國民歌”精品金獎,他本人也被大賽授予了“優(yōu)秀曲作家”的稱號。對于一直在洮北區(qū)文化館從事群眾文化工作的沈軍來說,這兩塊獎牌是他半生心血的結晶。有人認為,沈軍已到了知天命之年,這些榮譽來得有點晚了,如果他早年就致力于民族歌曲創(chuàng)作,而不是四處奔波為群眾進行文藝輔導,也許他的成就要遠比現(xiàn)在大得多。
對此,沈軍只是淡然一笑。他從事群眾文化工作近30年,這30年中,他幾乎走遍了白城大地,機關、學校、廠礦、部隊、鄉(xiāng)村處處都留下了他的足跡,他知道,那里的文藝團體需要他,那里的音樂愛好者們需要他,他用自己的樂理知識指導過他們,他用自己的演奏感動過他們,這難道不是成就?何況,民族歌曲植根于民族,更植根于民間,沒有當年得自于民間的積累,安有如今得獎于音樂殿堂之上的榮光!
成功者讓人艷羨,但成功者走過的成功之路卻絕不會平坦。沈軍的成功,得益于他的音樂天份,更得益于他的勤奮好學。沈軍是公認的手風琴演奏高手。多年前,全國著名歌唱家張振富、耿蓮鳳來白演出,沈軍用手風琴為其伴奏。曲罷歌歇,張振富很吃驚的看了看沈軍,然后對臺下的觀眾說,這小伙子琴彈得真好,請大家專門為他鼓一次掌!當時張振富并不知道,沈軍曾得到過手風琴大師于寶文的真?zhèn),師父技藝高超,徒弟自然不同反響?/p>
說起那段拜師經歷,沈軍也忍俊不禁:“那是上世紀70年代的事了,那時我剛從白城師范畢業(yè),正想提高自己的手風琴演奏水平,無意中聽說于寶文在鎮(zhèn)賚下放勞動,他可是我國手風琴界的大人物。我對他敬仰已久,心想無論如何也不能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就不知天高地厚的去了。先坐火車到鎮(zhèn)賚,又背著手風琴步行20多里路,終于在東平鄉(xiāng)找到了于寶文老師。開始他對我態(tài)度很冷淡,說自己不收學生。我說,那您聽我彈一段行么。他點了點頭。我彈了一遍,于老師皺著眉頭說,太使勁了,彈手風琴必須得放松。我按著他要求又彈了一遍,于老師的眉頭舒展開了,說,好多了,但還是有點緊。等我彈完第三遍的時候,于老師笑了,說,你這小子,挺聰明。就這樣,他收下了我這個學生!
沈軍出生于梨園世家,受家庭薰陶,自小就喜愛音樂。在父母的影響下,沈軍兒時便以彈琴唱曲為日間游戲,苦練不綴,樂此不疲。勤奮好學是他從幼年就養(yǎng)成的一種習慣,年深日久,這種習慣便溶化在他的血液里,變成了他的一種性格。
沈軍49歲那年,迷上了midi音樂,即電腦音樂制作。古人云:三十以后不學藝。沈軍已經49歲了,又是個電腦盲,卻要學習高深的電腦音樂制作,這在很多人聽起來,無異于癡人說夢?缮蜍娺@個“癡人”,偏要把這個夢做下去。他在電腦培訓班報了名,一切從頭學起。在培訓班里,他是年紀最大的,也是學習最刻苦的。在掌握了相關的電腦知識后,他又購買了大量的midi音樂書籍,推卻一切多余的應酬和活動,把自己關在家里,終日不問世事,神游于電腦音樂制作的浩瀚海洋中,終于將這門很多年輕音樂人都視為畏途的高新音樂制作技術學到了手。在白城,他是第一個掌握midi音樂制作技術的人。以近五十之“高齡”,而填補瀚海midi音樂之空白,其人其事,令人敬嘆。
沈軍珍愛民族音樂,他把民族音樂視為音樂的根和魂。許多年來,他搜集了大量的民族音樂經典作品,并嘗試自己創(chuàng)作。但在參加第六屆“文化之春”中國民族歌曲演創(chuàng)大賽之前,他對自己的水平并不自信。當接到大賽的通知時,有朋友勸他試試,沈軍猶豫了好久才寄出了兩件作品,對這兩件作品,對這次大賽,沈軍并沒有抱多大的期望。意想不到的是,一位編輯很快給沈軍回了信,信上只有四句話:選詞有道,造曲有方,如有佳作,敬請寄上!鄙蜍姷膬杉髌啡勘皇杖搿爸袊褡甯枨x粹”一書,而歌曲“祥光照鶴鄉(xiāng)”更是榮獲本次大賽“中國民歌”精品金獎。
沈軍十年不鳴,終于一鳴驚人。
作為音樂人,沈軍始終認為,音樂是一種責任。它理應服務于大眾,服務于社會。因為它能愉悅人的心靈,充實人的生活,給人以力量。也許這種對音樂的理解,正是他能無怨無悔、數(shù)十年如一日從事群眾文化工作的原因所在吧。
沈軍常自比為馬,他也確實像馬,靈動,張揚,熱烈,不知疲倦,奮勇爭先……他今年整50歲,不算老。相信這匹駿馬在八百里瀚海的音樂天地里還有更廣闊的馳騁空間,還能為鶴鄉(xiāng)音樂事業(yè)的繁榮和群眾文化工作做出更多的貢獻。
老驥伏櫪志千里,且看沈軍馬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