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亞羅米爾.伊雷什 Jaromil Jires (1935 - 2001)
盡管如此,然而真正將涅爾斯推到捷克斯洛伐克電影前臺的卻是他的另以部作品《哭泣》 (Krik, 1963, aka The First Cry)。作為最初幾部昭示捷克斯洛伐克新電影景象到來的影片之一(還有烏爾的《巢中的日出》(Slnko v sieti, 1962)和西蒂洛娃的《別的什么》(O necem jinem, 1963)),《哭泣》用一種復雜的沒有明顯年代順序的方式講述了一對年輕夫婦和他們孩子的感人故事。盡管里面有狡猾的政治暗示和背離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主旨的手法,但是捷克當局對伊雷什同輩的那些人的激進行為正顧之不暇,所以沒有把此片放在眼里;事實上反而高度贊揚了此片并把它作為推廣"積極普及電影制作 "的典型。
主要經(jīng)歷
伊雷什對此評價感到十分不適便開始饒有興致地在其后來的劇本寫作中大談政治。堅決而毫不妥協(xié)的影像使伊雷什的劇本一再被黨政檢查機關槍斃;盡管他在捷克電影界依舊十分活躍,但是他被禁止拍攝長片四年之久。杜布切克政權倡導的短暫的民主化進程使他重新回到了工作崗位并拍攝了一部改編自米蘭昆德拉嚴厲控訴斯大林政權的小說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電影-《玩笑》。盡管玩笑火藥味十足(這部電影在其多年后出版的官方傳記中被抹去),但是伊雷什這個"幸運兒" 卻是在1968年8月俄國入侵和其后"正;"的幾年中唯一依舊被準許拍電影的捷克新浪潮干將。他接下來的一部作品《瓦萊里和她的奇跡一周》 (Valerie a tyden divu, 1970)是一部照片式的超現(xiàn)實主義吸血鬼的故事,是涅爾斯回歸詩化影像風格作品,伊雷什在其后的捷克共和國拍片不輟直到他于2001年十月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