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方國華(1895~1919)字慕彬,號希林,定遠(yuǎn)縣 爐橋鎮(zhèn)人。幼攻儒術(shù),長習(xí)海軍,受其父方紹舟的教育和影響,投身革命。民國3年(1914年),他參加了由張匯滔、方紹舟等領(lǐng)導(dǎo)的討袁運(yùn)動,與軍閥倪嗣沖部展開了殊死斗爭。民國6年7月,他任東南護(hù)法軍皖北司令部特務(wù)團(tuán)團(tuán)長。面對倪嗣沖的倒行逆施,恨之入骨,常有“倪嗣沖不除,則民無寧日”之感慨。他和革命黨人張匯滔等,經(jīng)常往來于蚌埠、鳳陽等地,追蹤倪嗣沖,窺其行止,伺機(jī)除之。
民國8年5月,適逢倪嗣沖夫婦同祝50歲,在將軍府大肆宴請各省督軍代表、文武官員、商界顯貴。方國華偵悉這一消息后,認(rèn)為機(jī)不可失,遂下深入虎穴,誓與倪嗣沖這個禍國殃民的民族敗類同歸于盡的決心。并用重金從將軍府一位叫倪洪江的吏員手中買了一份“請柬”(一說出入證)。
倪嗣沖夫婦壽誕之日,將軍府前三步一崗,五步一哨,荷槍實(shí)彈,戒備森嚴(yán)。各路官僚幕客,手持請柬魚貫而入。此時,方國華貼身系著手榴彈,背后突然竄出幾個彪形大漢,將其緊緊抱住。國華猝不及防,當(dāng)場被捕。 原來,方國華早先在爐橋結(jié)識了一個姓秦的朋友,兩人相處甚洽。國華為爭取秦的支持和幫助,曾與他商量過殺倪嗣沖的事。誰知這個人面獸心的家伙,為邀功請賞,竟向倪賊告密,以致國華事敗被捕。
方國華被捕后,倪嗣沖親自審問,先是假惺惺地說:“我知道你是方紹舟的兒子,一向知書達(dá)禮。我料你此行決非本意,只要你將指使的人說出來,我就放你。你年輕又是獨(dú)子,我不殺你,一則保全了你的性命;二則亦可叫你父親了解我,以釋前嫌宿怨……!痹捯粑戳,方國華怒目圓睜,大聲斥罵道:“倪嗣沖,你身為人形,實(shí)為豺狼,屠殺人民,扼殺革命,惡貫滿盈,罄竹難書!我之所為,意在為國除奸,為民除害,既被你擒,殺剮由你,我義無反顧!”倪嗣沖又以高官厚祿相誘:“你不要意氣用事,你受人利用誤入歧途,情有可原,只要你迷途知返,我必委以重任。”又說:“只要你反戈一擊,我愿與南京方面周旋,爭取你父早日出獄,這豈不盡了你一番孝道?”方國華冷笑怒斥道:“你對國不忠,對民不義,對黨人背信,禮義廉恥,喪失殆盡,有何面目奢談u2018孝道u2019?”倪嗣沖惱羞成怒,奸笑道:“就此被殺,屈否?”方國華慷慨回答:“我亦屈,亦不屈。我屈的是逆賊未除,壯志未酬! 不屈的是就義成仁,雖死猶生,無愧于天下!”。方國華在獄中受盡折磨,始終堅(jiān)貞不屈。他作辭贈難友道:“天地養(yǎng)我,父母育我,師友教我,我之謂我,計似佐我。吾青年而流血,志在為國!”他在就義前還高呼:“中華革命黨萬歲!”。
北伐功竣,為表彰方國華烈士為爭取民主、自由和光明而英勇捐軀的崇高精神,在葛玉齋、曾孟越、張文龍等40人的發(fā)起下,國民黨蚌埠黨、政、軍、農(nóng)、商、學(xué)各界人士,于民國17(1928年)8月9日下午2 時,在蚌埠召開了隆重的追悼會。追悼大會由方紹舟主持,在主席臺就座并致悼詞的有柏文蔚、袁子金、岳相如等以及蚌埠黨、政、軍等各界代表和烈士家屬代表。方國華烈士的巨幅遺像懸掛在主席臺中央,臺上臺下放滿了各界人士、革命團(tuán)體送的挽聯(lián)、挽帳、鮮花、花圈和祭文。
8月10日,方國華烈士棺木移往柳營安葬。墓前立一石碑,上鐫:“方烈士國華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