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龍總兵管轄的云貴(西南一帶)。在田賦徭役和雜稅等方面不十分苛刻人民,數(shù)年以來,各族人民尚能安居樂業(yè),商賈順利通達。受到區(qū)域內(nèi)的人民的愛戴。
龍?zhí)煊幽乖诒;l(xiāng)垤臘村天橋?傉嫉孛娣e約180平方米,墓碑立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造型獨特,主體為四柱三門二重檐牌樓式,墓碑高3.6米、面闊5米,通進深1.9米,正中楷書陰刻“皇清特授光祿大夫都督正一品總兵官大柱國顯考龍公之墓”。龍墓墓碑至今保存完好。墓志銘230余字。
龍?zhí)煊?1644—1690年),盤縣;炫D村天橋人,彝族,世襲土司,自幼聰敏過人,習武善戰(zhàn),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歸附清王朝,旋以征吳三桂有功賜以總兵爵位,人稱龍總兵,死后被朝廷追封為光祿大夫左都督,享正一品銜。
龍總兵管轄的云貴(西南一帶)。在田賦徭役和雜稅等方面不十分苛刻人民,數(shù)年以來,各族人民尚能安居樂業(yè),商賈順利通達。受到區(qū)域內(nèi)的人民的愛戴。
龍?zhí)煊幽乖诒;l(xiāng)垤臘村天橋?傉嫉孛娣e約180平方米,墓碑立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造型獨特,主體為四柱三門二重檐牌樓式,墓碑高3.6米、面闊5米,通進深1.9米,正中楷書陰刻“皇清特授光祿大夫都督正一品總兵官大柱國顯考龍公之墓”。龍墓墓碑至今保存完好。墓志銘230余字。